根据《北京大学2020年春季学期疫情防控期间教学实施方案》(校发〔2020〕18号)的工作要求,结合医学研究生课程教学的特点,2月17日,北大医学研究生课程正式线上开课,2020年春季学期1-4周163门研究生课程,通过录播、研讨、慕课、视频会议、微信群等多种教学模式实现了延期不停教,延期不停学,延期不停研。面对疫情的特殊时期,全体授课教师克服一切困难建设在线课程,实现了在线学习与课堂学习在教学安排和学习节奏上保持一致,最大限度保证研究生在课程学习中的效果与质量。
一、初次尝试录播教学,在不断磨合中提升效果
基础医学院的李婷婷老师,在本学期开设的《生物信息学应用概要》中采用了录播的形式进行线上教学。虽然已经有了多年教龄,但是对她来说面对屏幕上课还是第一次,以往课堂教学时面对讲台下的同学,能够观察学生的反应或者询问理解情况决定是否再继续讲课,但录播课程就很难做到。缺少了实时互动,一个人的独白担心冷场,整整五十分钟不间断的说话,又担心声音不够大效果不好,过于紧张不经意间就提高了嗓门。不过,录播也有好处,可以通过回放发现不足之处及时修正改进,反复调整到最佳效果。
对于不能实时互动,学生容易走神的问题,李婷婷老师采用的解决方式包括两方面:一是尽量把方法的原理图形化,举一些学生所熟悉的例子,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枯燥的理论知识。二是在授课过程中融入学生更感兴趣的内容,例如关于新冠病毒从哪来,抓住学生兴趣点有利于他们更好的理解方法原理。一些不严谨的文章基于序列比对算法得出新冠病毒来自实验室的结论,其中应用的方法正好是本课程内容中重点讲解的blast方法,授课过程中,在结合原理的基础上介绍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向学生展示了blast方法如果没有正确的应用,就会得到错误的结论。
药学院药理学系的卞希玲老师,本学期开设了研究生课程《药理学专业英语》,在接到需要建设网络课堂任务后,第一感受就是时间紧、任务重。面对心里完全没底的在线教学,她怀念起以往上课时,在校园的每个角落那些与同学一对一看文献交流的时光,她相信把眼前的坎跨过去,春天定会如约而至。在有限的时间内,顶着内心的压力,卞老师从新手开始上路,学习平台操作、学习PPT录课,刚开始的时候,明明只有五分钟的台词,却要反复录制20遍,内心才能勉强过关。偏偏这时电脑、office,软件硬件纷纷出现故障,通过请教技术人员,又向其他有经验的老师取经,让家人当观众帮助改进,克服重重困难,终于过完了视频录制这一关。
为了弥补录播教学互动性差的缺陷,卞老师在第一周的周末以微信群的形式组织了一次集中答疑,学生累计分享文献15篇,提出的问题上百个,她表示吃饭睡觉可以凑合,但是在和同学讨论这件事上必须极其认真地对待,尽最大努力确保开好网络课堂,让学生在线学习效果不打折扣、网络答疑照常互动。
二、克服疫情难关,坚持线上教学
公共卫生学院开设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Ⅰ)》,是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系列课程的第一门课程,是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研究生的必修课程, 疫情期间,授课团队多位教师投身疫情防控一线,参与疫情研判,为政府提供政策建议与专家咨询。本课主讲教师詹思延教授和曹卫华教授为海淀区卫健委提供“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专业咨询。詹思延教授还负责管理和协调公共卫生学院和学系师生防控疫情的各项工作。詹老师为了不影响授课进度,提前一周录制好课程,辛勤录课直到凌晨三四点。本课程中,詹老师主讲“实验流行病学”,她以茶叶和豆浆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两项临床治疗研究为例,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兴趣。
此门课程于2018年12月被评为“医药学研究生精品课程”,本学期的在线教学中,结合课程特点采用了录播、慕课、研讨等多种形式结合,以保证课程的教学效果。本课程选课学生达118人之多,为了保证网络课程的顺利进行,每周一和周三早上,课程教师和助教都会从早上八点起准时“蹲守”在课程微信群中与学生互动,讨论课程进度、课程答疑以及网络平台上遇到的技术问题。虽然大家远隔千里,学生们的问题总能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微信对话框中的一个贴图、 一个“谢谢老师”的表情包,使得彼此的距离更近了。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本学期开始了眼视光专业的《斜弱视学》课程,授课教师吴夕教授春节期间回到湖北武汉家中过年,因疫情缘故无法如期回到工作岗位。吴老师为了保证课程如期开展,千方百计寻找设备,制作课件,认真完成课程录制工作,因为电脑软件问题,第一次录制完成之后无法保存导致录好的课程丢失,在发现问题之后,为了给同学提供最好的课程效果,吴老师很快认真耐心的再次完成录制,课程讲解生动内容丰富。
三、多种授课形式拉近师生距离,实现线上线下等效同质
《循证护理方法》是护理学院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必修课,目的是使学生基于临床问题进行证据检索、整合和评价,推进研究成果向临床实践的转化与应用。为确保教学质量,通过录制PPT音频进行重难点讲解、提供案例资料供学生反复学习;针对各学习单元布置讨论题目,分阶段布置小组计划书及互评任务,并利用视频会议进行集中案例点评与答疑。师生身处异地,但学习平台、视频会议和微信群将距离拉得更近,实现了学习途径的多元化、碎片化时间的完美利用,在提升学习自由度的同时,也充分考验着学生的自主性。讨论区记录着学生对讨论话题的真知灼见、对重难点的反思和疑惑、对他人作业的积极建议,让教师更全面听到学生的真实声音,也让学生在互评中培养了评判性思维;匹配着各单元内容的集中点评与答疑,在针对共性和个性问题解惑的同时,调动了学生争相发言的讨论气氛。身在抗疫一线的学生,在与疫情抗争之余,认真参与每个学习环节,这种精神鼓舞着后方师生,更加认真地全力履行着各自的职责。
医学人文学院医学语言文化系承担了本学期6门22个班次的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任务,研究生英语教研室主任魏继红老师表示,按照本学期教学计划,研究生英语教研室的老师们克服困难,精心准备,尽职尽责。通过课前学习、交流、技术咨询和测试,及时掌握了利用医学继续教育学院平台进行网络教学的基本操作技能。老师们通过该在线学习平台,顺利完成了教学设计、录制音视频课件、上传学习资料、制定考核标准、督促学生按计
划完成学习任务、在线讨论答疑和批改作业等各项工作。为了确保网课的顺利开展,在按照课表时间进行网络授课的同时,教研室的老师们各显神通,以北大医学研究生在线学习平台为主进行录播教学和在线答疑的同时,还通过微信、QQ群,腾讯视频会议等辅助手段,有效地组织课程辅导和讨论答疑,及时解决学生在网课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升了教学互动的效果,力保网络教学有序进行。
老师们普遍反映,该在线学习平台操作相对简单便捷,功能较全面,技术支持及时给力,基本能够满足进行研究生英语教学活动的需求;学生网课学习参与率较高,现已顺利地完成了前两周的网络教学工作。据了解,虽然网络教学有灵活便利、可以回看等突出优点,同学们仍期望疫情尽早结束,早日回归正常的课堂学习。
四、老教授面临新挑战,克服困难勇担师者使命
对年轻教师而言,进行在线教学可能经过几天的准备和磨合,可以较快地进入状态,然而对一些年纪稍大的老教授来说,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将课堂转移到线上,所面临的则是更艰巨的挑战。口腔医学院林久祥教授就是其中一位,今年已有74岁高龄的他,是口腔正畸学专业知名教授,也是本学期《颅面生长发育学》的授课教师之一,在接到开展网络教学的通知后,林教授并未因新的授课形式有任何迟疑,而是根据发布的网络课程录制指南迅速开始了认真学习,在逐步摸索课程录制的方法并掌握了相关技巧后,立即开始投入到课程的视频录制工作中。在录制过程中,为了弥补无法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所造成的信息缺失,林教授反复整理语言并不断修正,重复进行了多次录制,以求达到最佳效果,直至最后一次录制仍觉有不满意的地方。
口腔医学院中心《口腔组织病理学》的授课教师李翠英也是一名年过花甲的老教师,网络授课期间正逢家人生病需要照顾,同时网络授课对于李老师来说也需要摸索和熟悉的过程。在特殊时期,李老师不仅没有疏忽家庭责任,更没有疏忽教学工作,而是认真完成了自身所承担的课程,坚持了为人师者教书育人的职责。
全体授课教师在疫情期间,在有限的时间内,克服各种困难积极探索和尝试在线教学的各种手段和方式,将知识通过网络平台传递给学生。感谢每一位授课教师优质高效地完成了网络课程教学设计,感谢每一位授课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的辛苦付出。
图文 / 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医学部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