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情怀 生命感悟
编者按
本期记录了复旦大学克卿书院线上“微读书”活动的所见所闻,加之阅读后的所思所感,一并以文字形式记录下来,情真意切且富有哲理,是一份份具有时代意义的教学成果。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病在湖北武汉爆发,进而以惊人的速度在全国蔓延。为了做好“停课不停教、不停学”的线上教育工作,2月,复旦大学克卿书院面向书院师生,组织开展了线上“微读书”专题学习分享活动。活动希望在疫情期间,能够引导学生正确阅读,积极思考,并能相互分享,做到居家防疫与在家学习两不误。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平日里,互联网上应接不暇的信息,不断地充斥着我们的眼睛、耳朵与心灵,以至于我们常常抱怨生活节奏太快,已经很久不能平心静气地坐下来,细细品读一本好书。
借由寒假学生在家防疫的“空闲”契机,克卿书院围绕着“生命、医者、疫病”等主题,精选了一系列好书,邀请导师与学生一同阅读,共同感受这些被记录在字里行间的科学之美、人文之美、艺术之美。
在推荐阅读的书目中,有记录着历史中真实疫病事件的非虚构类书籍,如《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诗》重绘了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肆虐的过程;亦如《血疫:埃博拉的故事》再现了1989年美国弗吉尼亚州发现从菲律宾进口的食蟹猴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事件。有突显病毒蔓延下人性斗争光辉的经典著作,如《鼠疫》描写了北非一个叫奥兰的城市在突发鼠疫后人们奋力抗击瘟疫的故事。有《生命的法则》洞悉万物兴衰的奥秘,揭示自然世界所遵循之法则。有《颜福庆传》讲述医者先贤悬壶济世,将毕生精力用在为人群服务的传奇一生。更有《医学与人文交响曲》从人文视角来透视医学发展,并将其落脚于以“人”为中心的价值理念。等等等等。
线上“微读书”专题学习分享活动发起后,克卿书院共有49名导师报名参与,参与学生达601人次,活动共完成读书报告488篇,总计80余万字。学生们将这段日子的所见所闻,加之阅读后的所思所感,一并以文字形式记录下来,情真意切且富有哲理,是一份份具有时代意义的教学成果。
1 疫情肆虐下的医者情怀
新冠肺炎疫情当前,许多学生选择阅读《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诗》,选择去看看百年之前,疫病之下的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
“‘工人们都戴上了口罩,没有车辆的马路和无人行走的街道……大多数的城市内,所有的公共集会被禁止……’看到这些描述,你仿佛置身于中国2020年的春季。你忧疑地瞟了一眼窗外,可怖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仿佛在灰蒙浑浊的雾气中狞笑着浮动。你颤颤巍巍地滑动手机屏,触目惊心的新增确诊人数搏动着你的心房。你沉默着放下手机,长叹一口气,思忖着这场似乎永无宁日的疫情何时能够完结。其实,上述这些文字,描绘的是百年前的一场甚至更为惨烈,更为恐怖的梦魇:在全世界造成约10亿人感染,近4000万人死亡的魔鬼:1918西班牙大流感。”基础医学院2019级覃文斌同学(钱凌导师组)这样写道。
百年前的大流感,百年后的新疫情,我们惊奇地发现,历史的车辆滚滚向前,却不断在人间重演着过去的画面。在疫病蔓延的灰色天空之下,人人自危,恐惧似乎也在人心中不断地蔓延。
而就在此时,为保人民安全,一支支医疗队整理行装,开始陆续奔赴武汉,前往重灾区与病魔做近距离的搏斗,他们成为了人们口中的“最美逆行者”,成为了守护人民生命安全的时代英雄。
网络上流行着一句话,“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面对医者的这份高尚情怀,公共卫生学院2019级汪婧同学(谭晖导师组)感慨道:“从张文宏教授的硬核讲话,到葛均波院士三请赴汉,从钟南山院士耄耋之年再度出征,到无数科研人员日夜攻关,更有许许多多医护人员默默工作,用行动践行着医者的誓言,体悟着医学信仰的重量。‘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当黑夜真正降临的时候,才发现,无数萤火虫般的发光者,是夜愈黑,光愈亮——这也是《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诗》所传递给我们的信念之一。”
2 疫情平息后的生命感悟
在寒假期间,每日目睹着增长的确证病例数与死亡病例数,许多学生也开始对生命有了更多思考与感悟。在读完《生命的法则》后,不少同学记录下了自己真实的感受。
药学院2019级董淑妍同学(辛宏导师组)这样写道:“‘哪里有生命,哪里就有法则。’在生命的法则面前,没有谁能够成为漏网之鱼。可是近百年来总是有部分蝇营狗苟之徒傲慢无知,妄图打破这些生命的法则,却不知道自己已然违背了人类与自然的和平共处条约。比如此次在人类社会中引爆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它本不会在人潮中肆意妄为,可是却有些盲目自大的人类无视生命与自然的法则,食用野生动物,让新冠病毒流入了人类的食物链。又如18、19世纪的两次工业革命,多少人将废弃的工厂废料投入清澈的河水中,多少乌烟瘴气没有达到标准就肆意排放。几乎整个20世纪里,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毫无节制地狩猎、捕鱼、耕种,却从未考虑过改变其他物种的生存环境或是打乱它们的生存方式,会给整个地球生态系统带来怎样的副作用。大自然纵使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可也不能承受无止境地索取和伤害。病毒与瘟疫、雾霾与污染,或许就是大自然对于人类背叛生命法则的裁决。”
的确,敬畏自然,人类才能享受生命的绚烂,也只有敬畏生命,我们才能珍惜眼前的生活,感慨活着真好。犹如护理学院2018级张礼倩同学(黄晓燕导师组)所写:“对生命永远需要存有一分敬畏,这不仅仅指的是对待其他物种,也包括人类自己。事实上,敬畏生命是对自然的尊重,更是对人类自己的尊重。然而,在新冠肺炎扩散之初,多人集聚、不注重自我保护的行为却仍频频发生。或许对于某些人来说,患病人数从几百陡升至数以万计,这些轻飘飘的数字只能引起了他们一时的恐慌和感叹。但当这些患病之人落在一个家庭,一位医护人员面前,每一个数字都有千钧重,因为数字的微小变化,都意味着一个个鲜活生命的消逝。疫情当前,我们最应珍重的,是生命在我们心中的价值与分量。每一个人对生命的敬畏,对行为的规范,就是对此次“战争”最大的贡献。”
3 人文故事里的医学灵魂
作为医学生,学生们也趁着这个假期,阅读了诸多有关医学人文与医者先贤的书籍,通过纵观医学之发展,感悟前辈之精神,学生们在思想上接过了“医者仁心,大爱无疆”的火把,照亮即将踏上的医道征程。
读完《颜福庆传》后,基础医学院2019级林涵同学(张艳导师组)这样写道:“颜福庆先生请好友黄炎培将‘为人群服务’这五个字写进校歌。‘人生意义何在乎?为人群服务。服务价值何在乎?为人群灭除痛苦。’先生的用意很明确,要让学生从进入校门开始,就心里有‘人群’。在反复歌咏中,将歌中倡导的服务意识植入脑髓,一辈子铭刻在心。这本书记录了以颜福庆为代表的中国医学先贤们的科学信仰和医学价值观,是一部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的奋斗史。我在书中读到了颜福庆先生他把毕生精力献给医学教育事业的崇高精神,他工作认真负责、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他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平易近人的作风。正谊明道,我将从前辈的经历中汲取力量,在人生路上走得更加稳健,学做一个真正的‘上医人’。”
而当放下手中的《医学与人文交响曲》,我们开始更加深入地思考医学的现状与未来,不免如药学院2019级梅恩华同学(梁建英导师组)那样感慨道:“医学起源于人,发展于人,更需受用于人。”
诚然,医学不应只是“冷冰冰”的技术手段,更需在医患之间,多添一份“人情味”,多有一份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基础医学院2019级江含筱同学(章琛曦导师组)便如此反思道;“浩浩汤汤的时代大潮正在前进,科技‘硬件’发展空前迅速,制度‘软件’也跟着前行。然而,‘人’这一最关键、最核心的要素却落后了……患者要多一些人文关怀,少一些发火谩骂,多一些换位思考;少一些指责与怀疑,多一些信任与鼓励。医生和医院要多一些人文关怀,坚守医德,拒谋私利;理解包容,以人为本。要知道,冷漠对患者的伤害,有时并不亚于病情本身。体制要多一些人文关怀,‘蜀道虽艰犹可越,人间语境最难通’,医生、患者、政策制定者之间都需要多一些沟通,才能造就一个三者相互共鸣,各方面都尊重以人为主体,真正健康的社会医疗体系。”
通过上述“读与悟”的结合,克卿书院线上“微读书”专题学习分享活动带领学生们思考当前疫情下的社会现实,助其领会医者之崇高,医学之价值,生命之真谛。线上读书活动,也许就能在学生们心中埋下一颗希望的种子,未来,能够让“为人群服务”的医者精神生生不息,将“为强国奋斗”的医者情怀代代传承。
来源 / 复旦医学生
王晨 /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2017级基础医学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