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 >学术观点

两会代表:高等教育评价、医疗人才评价,必须破“五唯”

发布时间:2020-06-01  来源:中国医药学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浏览:209    分享:

两会代表:高等教育评价、医疗人才评价,必须破“五唯”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

推动高等教育评价改革破解“五唯”难题 

教育“五唯”治理怎样破题?5月24日晚,中国教育报刊社“两会E政录”视频连线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就此话题进行讨论。

葛道凯关注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十分重视教育质量提升和改革创新。比如报告提出,要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稳定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深化新一轮全面创新改革实验,实行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谁能干就让谁干,等等。“‘揭榜挂帅’,谁能干就让谁干”的实质就是评价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葛道凯指出,“五唯”是不科学的教育评价,虽然改起来难度很大,但因为它是指挥棒,所以必须要改,而且要从根本上改。

“哪里是痛点、难点,哪里就是教育改革的重点。”葛道凯介绍,近年来围绕高等教育治理,江苏进行了一些有意义的探索,具体而言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探索普通高校综合考核,把许多单项考核集中起来,一次进行、一次进校,既促进了学校工作,也大大减轻了学校的负担。

二是创新高水平大学建设的绩效评价。强调“四个坚持”:坚持综合评价,坚持定性与定量、主观与客观相结合,坚持横向水平与纵向进步相结合,坚持综合改革与发展任务相结合。具体实施中,强化“代表作”,突出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和影响,在考察高校建设基础和综合实力的同时,重点看学校做了什么、做成什么、进步多少、贡献多大,等等。

三是深化高校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江苏是教育部区域高校科技评价改革试点单位。2018年江苏出台了“科技改革30条”,有几点重要突破:第一是改革科研经费管理,减轻科研人员负担;第二是优化科研项目管理,扩大创新人才团队科研自主权;第三是强化科技成果转化考核,明确将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或承担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的工作情况,纳入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年度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四是改革人才的分类评价。一抓评价标准,就是解决“评价什么”的问题。江苏教育分类评价改革的核心标准突出品德、能力和业绩导向,以达到克服“五唯”的目的。二抓评价方式,就是解决“怎么评价”的问题。我们坚持质性评价与量性评价结合,鼓励各校既按客观的“量”来保证最低的准入门槛,又在此基础上推行“代表作”评议制度,强调学术成果的“质”。三抓评价效果,就是解决“评价结果怎么使用”的问题。将考核评价与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相结合,把个人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融合在一起。

葛道凯建议,教育“五唯”治理应坚持先行先试重点突破、系统治理整体提升的改革思路,深入推进高等教育评价改革,着力破解长期困扰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难题。“五唯”问题解决了,才能从根本上扭转功利化倾向,从根本上祛除浮躁之弊,还教育清静、清爽、清新之风。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

医疗人才评价,必须破“五唯”

“发表论文数量不一般,实际业务很一般”“专业职称挺高,医疗技术、临床水平不高”……近年来,推进医疗人才评价机制改革一直是个热门话题。结合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经验与教训,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认为,构建以临床实践能力为导向的医疗人才评价体系,破“五唯”立“五重”势在必行。

“当前,论文是医学人才评价最核心的硬指标,甚至超过了临床水平和患者评价,具有‘一票否定权’。”李为民表示,我国医学人才评价仍存在唯论文、唯课题、唯学历、唯资历和唯数量的“五唯”现象,在不同类型、不同级别医院工作的医学人才评价、职称晋升中,往往采用“一把尺子”“一刀切”,把科研作为“金标准”。

“‘五唯’现象带来了科研至上的风气,导致医疗人员忽视临床技术创新,轻视临床服务,很多临床医生宁愿去写论文、申课题,也不愿多花时间提高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李为民建议,将医学人才划分为临床型、临床研究型和研究型三类,将医院分为研究型医院、临床型医院和基层医院,从而明确各类人才和医院的发展特色和评价标准。

有破还要有立。在破除“五唯”之后,应该立起怎样的新标准?

李为民提出了“重医德、重贡献、重水平、重效果和重创新”的新医疗人才评价标准。

“一定要从过去的‘五唯’变成‘五重’,把医德作为评价指标最重要的内容,引导医学人才关注临床诊疗水平提高和创新,重视患者满意度、社会贡献度等非固化指标。”李为民说。

来源 /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

记者 / 唐景莉、王弘扬、张春铭、缪志聪、梁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