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 >学术观点

“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发布时间:2020-08-04  来源:中国医药学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浏览:1660    分享:

“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摘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双一流”建设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更高。通过对政府、高校乃至大学生的研究,分析如何在“双一流”背景下进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关键词】“双一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作者简介】宋元明,男,西安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在读,新乡医学院校长办公室(马克思主义学院大学生职业指导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高校管理。河南新乡 453003。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而“双一流”建设的任务之一便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突出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着力培养具有国家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各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优秀人才。因此,在“双一流”的背景下,开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问题

(一)政策层面

1.扶持机制有待完善。

目前,大学生作为创业群体的主体,相关部门对其扶持力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政策更需完善,创业服务水平亟待提升。

2.创业政策普及度有待加强。

大学生对创业扶持相关政策缺乏必要了解,一些政策无法真正落地。一些学生不了解此类政策的适用对象和优惠力度,不知道自己适用于哪些优惠手续以及如何办理。

3.政策吸引力有待增强。

有的优惠政策没有很好地把握住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真实需求,且优惠力度小,但申请门槛高、条件多。所以,政策扶持对大学生创业者的实际吸引力低,多数扶持政策未能真正为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如:针对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所减免的行政性管理费用非常有限。大学生创业贷款申请手续烦琐,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且可贷额度低。即便符合申请标准,在申请过程中,大学生所需准备提交的材料多且手续非常烦琐。

(二)高校层面

1.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未合理利用。

(1)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资源有待合理利用。

高校各专业都会开设实践课程,与相对应的企业、创业平台联合,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与岗位,让学生有机会在见习、实习中将专业知识和职业岗位对接起来,了解所在行业的发展现状,主动参与到职业岗位的工作之中。但是,由于企业规模小等因素,多数实践活动只能浮于表面,不能让学生真正融入行业、企业中,深入了解未来将从事的职业。因此,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对接相应产业也更加困难。

(2)创业基金有待高效利用。

目前,国家及省级大创项目可申请大创项目基金,而项目基金的使用情况千差万别。有的高校大学生创业项目申请资金过程困难且资金到位时间长,运作项目时无法及时拿到创业基金,使创业者的运营活动不得不停止,创业项目失败。

(3)创新创业教育师资有待合理组织。

有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任教教师的专业背景与所教授的专业毫无关联;一些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任课教师无创业经历,只能空泛地为学生讲一些案例或理论;部分任课教师未在课程中帮助学生理解并树立创新意识和企业家精神,未能引导学生理解创业的社会价值,未能培育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4)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立有待完善。

按照相关规定,目前高校教学计划及人才培养方案中都制定了创新创业课程的相关学时,但其创业课程设置却五花八门,且授课教师出身标准不高、授课内容不加要求。不少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授课教师上课泛泛而谈,只举一些空泛的例子而不加以分析,且不讲授一些实用的创业所需技能,学生直至毕业时也未了解创业流程。

2.高校创新创业校园文化建设有待加强。

学校作为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场所,校园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高校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有着显著的影响。创新创业教育以校园环境为依托,在高校中进行,而校园文化则是校园环境的精髓,所以高校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创新创业文化底蕴。但目前各高校创新创业校园文化还需进一步加强建设。

(三)个人层面

1.大学生创新创业理念滞后。

不少大学生在面对创业与就业时,普遍选择就业,认为就业更加稳定、有保障,认为创业是高风险、不确定、不稳定的活动。决定创业失败与成功的因素有很多,在创业过程中,机遇与风险并存,存在各种各样的意外状况。而多数高校大学生不愿承担风险,缺乏创业的魄力与勇气,更愿意选择安逸的生活,没有正确认识到创业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一种途径。

2.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较低。

高校大学生需提升个人素质与能力。创业是一种具有高挑战性和创新性的行为,成功的创业者需具备专业知识储备扎实、创新思维独特、自学能力良好、抗压受挫能力强、领导决策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等基本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在遇到风险与困难时不断前进,不轻易放弃,并且从失败中汲取经验,为成功做铺垫。而现今高校大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且无良好的抗压能力,易在创业过程中知难而退。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策略

(一)政策层面

1.加大扶持力度。

从资金、人员、设备等各方面增加扶持力度,引入各类社会创业资源进校园。可联合银行、企业、高校,组织创立大学生创业基金会、大学生创业中心等机构,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进行各方面的大力扶持。组织全国性的大学生创业竞赛类活动,为大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根据社会形势与市场状况、大学生创业者需求,及时调整、完善优惠政策,创造优越的创新创业外部环境。

2.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宣传过程中重点突出政策中的优惠内容,实打实地讲政策的实用之处以及如何操作,不再只对文件名称、精神和宏观政策等进行重点宣传。加强优惠政策内容的宣传力度,在银行、创新创业服务中心等平台建设互动窗口,针对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为创业者解疑答惑。建立信息共享平台,系统及时地汇编和解读适用于大学生创业群体的优惠政策。利用互联网平台建立信息服务平台,梳理和解读针对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

3.增强政策针对性。

优化创业初期资金扶持政策,把握住大学生创业的特点与真实需求,根据创业者所创办企业的情况设计申请条件、担保条件和运行方式等。建立健全大学生创业信用担保体系,解决创业过程中的贷款难题。建立和完善创业失败者的兜底帮扶政策。创业具有高风险性,为鼓励大学生进行创业,应从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创造宽容的创业氛围。

(二)高校层面

1.整合并合理利用空间、经费、人才和课程等资源。

(1)合理利用空间资源,提供大学生创业空间。

大学生创新创业需要创业空间。高校应为学生提供部分空间资源可创建校内创新创业标准园区,整合校内部分店面,如超市、打印店、校园物流服务处等经营点,重点规划建设并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综合服务区;可设立校内高校创新创业管理中心,统筹管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及创新创业标准园区;争取进一步转化部分共建基地、见习实习基地等作为项目孵化培育基地,提高创业成功几率。

(2)合理利用经费资源,提供大学生创业资金。

高校应统筹规划高校经费,邀请企业家或校友设立创业基金,创立创新创业教育专项经费,用来捐助创业教育项目,或者作为高校创业大赛的“种子基金”,维持校内创新创业标准园区、创新创业管理中心的建设完善与日常管理;高校可联合社会企业、银行等设立创新创业专项资金,对成熟的创业项目进行资助,对立项项目中的省级以上项目加大资助力度,扶持大学生顺利开展创新创业项目;拓宽创业基金来源,鼓励学生申请、争取省市、国家级创业基金。

(3)合理利用师资人才资源,提供大学生创业指导。

高校提高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师的选聘标准,培养、选派具有创新创业实践经验、专业背景与学生专业知识相关的教师任职,邀请本土企业家、成功创业的校友分享成功创业经历,邀请税务、工商等政府部门人员讲解相关政策,为学生授课、辅导。鼓励、支持校内专职授课教师进行实践,提倡授课教师赴专业相关企事业单位兼职、挂职或进行离岗创业,了解行业情况与创业所面临的困难,进而为学生传授经验。整合师资人才资源,建立创业人才库和创业导师库,委派专人跟进各大学生创业项目,实行动态管理。

(4)合理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创业课程设置应符合大学生创新创业所需知识,授课内容应加以把关审核,教授一些实用创业所需技能,如企业机构代码、工商税务登记等创业流程。聘请与高校专业相关的创业成功人士、相关政府管理人员为兼职老师,邀请其为学生开设创新创业专题报告、讲座。除开设公开课外,为满足创业大学生需求,可开设创新创业类选修课等。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应把创新创业经验教学与实践教学等衔接起来,双管齐下。构建一个高效的创业教育课程生态系统,必须从“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融合”的角度,突破目前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缺乏系统设计、课程内容与实践脱节等问题,打造一个多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2.培养高校创新创业文化。

加大创新创业宣传力度,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创业理念,于校内广播和宣传栏中开设创新创业专栏,介绍创新创业基础知识。多组织各类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在竞争中给予学生实践的机会,全面提高大学生个人创业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定期、多次举办创新创业相关活动,邀请业内人士、相关政府管理人员开设创业沙龙、座谈会等活动,讲解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和意义,营造出良好的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三)个人层面

1.加强创新创业意识。

创业教育是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方向和新目标,创新素质是高校毕业生应具备的基础条件之一。高等教育不仅要重视大学生扎实的理论积淀,更要重视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提高。高校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除了是对更高物质生活的追求外,也是在实现个人价值,提供社会生产力,助力市场发展。一味追求安逸稳定的生活,社会将停滞不前。态度决定方向,大学生应转变对创新创业的认知,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观念。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始终奋勇向前、勤奋求实,面对困难不折不挠,努力汲取一切创业经验与知识,提高个人创业素质,增强实践能力。

2.加强对新知识的学习。

创新创业是一个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过程,需要创业者不断学习知识,打造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在创业中,高校大学生应不断提升自我,提升个人全方面综合素质,以应对创新创业过程中的风险与困难。温故而知新,创业者不仅要不断加强对新知识的学习,也要不断积累实践经验,为创新创业的成功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来源 / 中国成人教育,2019年02期,47-49

图 / 摄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