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医药大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时代新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表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的崇高使命和光荣职责。浙江中医药大学始终坚守“学生为本,学术至上”的办学理念,传承“求本远志”的校训精神,坚持以立德树人为立身之本,以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为己任,以理论引领、实践养成、文化熏陶、组织建设为抓手和重点,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育人之本、兴校之基、办学之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书写了一篇篇“大医精诚、锐意创新”的时代华章。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立德以端品行、立德以铸国魂、立德以正医规。践行立德树人,培育时代新人。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学校拥有国家级别特色专业5个,浙江省“十三五”优势专业、特色专业14个,国家精品课程11门,国家级别教学团队一支,建有国家级别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别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等一批教学平台,获国家级别教学成果奖3项,两次获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中医学、临床医学、中药学3个专业通过专业认证。2017年,学校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学生生源质量和培养质量不断提高,近些年毕业生参加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
课程思政 正面育人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育人全过程,浙江中医药大学主动创新思政教育工作,精准把握师生思想动态,融合思政课程主阵地、专业教育主渠道、校园文化主路径,形成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为保证课程思政有效实施,学校组织精锐师资开展教学大纲撰写、教学案例整理、教学文案设计等工作,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在传授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润物无声地将道德品格、理想信念等思政德育元素渗透到专业课程中。结合医学院校特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医学生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紧密结合,将名人逸事、国学经典、时事政治等融入课堂教学,结合学生乐见的话题开展课堂交流与论辩,用“互联网+教学”手段有效提升授课效果,使学生形成“愿学、乐学、好学”的正向学习情绪,进而巩固专业信念、坚守职业理想、树立高尚情操。
校园文化 隐性育人
浙江中医药大学地处浙江,浙江作为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改革开放先行地,学校依托“三地”文化资源优势,紧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突出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学校发挥中医中药特色优势,传承弘扬中医药文化。在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学、南非西开普大学建立孔子学院,积极推进中医药文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建中医药文化研究院、创“浙派中医”文化品牌、施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推动中医药文化进课堂进校园,如开设系列中医药文化课程,开展太极拳、五禽戏等传统保健运动等,让每名大学生都得到中医药文化的浸润和滋养,从而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
学校将意识形态工作与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定期开展思想动态分析研判,绘制意识形态工作事项流程图,强化教师授课纪律和规矩,加强课堂、讲座、网络等宣传思想阵地的建设与管理,做大做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与实践工作。
网络媒体 线上育人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媒体具有快捷、高效、及时等优势,这也成为青年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浙江中医药大学利用网络媒体的多种优势,快速提升新媒体的运用能力,发挥网络媒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有利作用,抢占这一前沿阵地。学校建立“浙江中医药大学知识管理平台”,在此平台中设立了课程中心(汇集了全校的网络课程、视频公开课、微课、公选课通识课等课程)、资源中心(包含中医药大学以及其他国内国外的优秀学习资源,供全校学生和教师选用)以及服务中心(整合了平台服务和网络课程申请、视频课程录制、教室管理、工作联系单等多方面内容)。
与此同时,浙江中医药大学紧抓官方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建设,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为主,激活正能量,充分挖掘学生、教师中优秀的个体和团体,将他们中努力学习、拼搏进取、感人至深的典型事迹传播出去,不断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正能量。在学生关注热点的同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认同。在认同的基础上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青年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浙江中医药大学利用新媒体,从立德树人的背景出发,积极探索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同时,教师也在不断提升自身使用新媒体的本领,积极引导学生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浙江中医药大学作为一所以中医中药为优势特色学科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在健康中国战略指导下,在健康浙江建设中勇立潮头、勇担重任,坚持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源源不断地为浙江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以高水平本科教育体系建设为核心,坚持以本为本、四个回归,加快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来源 / 中国教育报
谢书铭 /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工部
图 / 浙江中医药大学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