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与胚胎学

发布时间:2021-07-05  来源:中国医药学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浏览:386    分享:

组织学与胚胎学

一、课程概述

组织学与胚胎学属于医学及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属于形态学科。组织学研究机体的微细结构及其与功能的关系;胚胎学研究个体发生过程及其规律。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组织学与胚胎学已经深入到分子水平,与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理学、病理学、免疫学等相关学科交叉渗透、相互促进。

多数医学研究生的课题实施都需要利用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理论和技术方法等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因此,组织学与胚胎学是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核心课程。在研究生教学实践中,组织学与胚胎学,尤其是相关技术是研究生选修较多的课程。

二、先修课程

本课程突出组织学与胚胎学前沿进展及组织细胞内化学成分的显微定位、定性和定量方法,在学习前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包括系统解剖学、基础组织学与胚胎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等。

三、课程目标

通过学习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使研究生对组织学与胚胎学基础理论、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重要组织学技术、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技术、胚胎学技术方法有较全面的认识,为研究生各自的学科课题的学习、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适用对象

本课程主要适于基础医学学科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的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也适用于生物学、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其他学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五、授课方式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授课方式包括大课(理论课)、小班讨论、文献解读和实验课。教学方法以多媒体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多地利用动画、视频、虚拟现实(VR)等多种手段进行教学,提高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实验教学安排在理论课教学之后,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完成实验技术的主要、关键操作步骤。

六、课程内容

第一部分 组织学与胚胎学学科的基础理论、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授课方式为专题讲座)

1.上皮-间充质转化

上皮-间充质转化的持征、发生机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

2.血管生成拟态

血管生成拟态的概念、肿瘤血管生成拟态的形态学特征及病理学意义、肿瘤血管生成拟态的生成机制及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3.胃肠内分泌细胞

胃肠内分泌细胞的种类、分布、功能与调节。

4.生殖工程

人类生殖工程学技术、生殖工程技术的安全性、生殖工程技术的发展。

5.胚胎发育机制

细胞增殖、细胞决定与分化、细胞行为与形态发生过程及其分子调控机制。

6.干细胞

干细胞的类型与分布、干细胞增殖与分化机制及其调节、干细胞在组织/细胞损伤修复中的应用。

7.组织工程

组织工程历史背景与研究现状,组织工程的基本原理、种子细胞、生物材料、构建组织和器官的方法和技术以及组织工程在组织损伤修复中的应用,组织工程所面临的问题。

第二部分 重要组织学技术、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技术

1.重要组织学技术

组织学标本制备、切片、染色技术,显微镜(光镜与电镜)技术,细胞与组织培养技术,组织芯片技术。

2.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技术

一般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技术、免疫组织化学与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技术的原理、基本操作过程与应用。

3.显微摄影与显微形态定量技术

摄影基础、显微摄影基本方法、数码显微摄影技术;图像分析技术、流式细胞技术、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

七、考核要求

本课程考核方式包括平时成绩、综述报告或实验设计和课程结束时考试三部分。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作业、实验课、讨论时发言情况等占30%;综述报告或实验设计占30%;课程结束时考试为闭卷考试占40%。

八、编写成员名单

李和(华中科技大学)、周德山(首都医科大学)、张宏权(北京大学)、肖岚(陆军军医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