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线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 >战线动态

坚守内外循环 培植红色基因——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研究生第一党支部

发布时间:2021-10-12  来源:中国医药学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浏览:106    分享:

坚守内外循环 培植红色基因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研究生第一党支部

研究生参加龙华医院疫情防空流调志愿者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研究生第一党支部荣获教育部第二批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研究生第一党支部成立于2004年12月,现有党员36名,研究生党员35名,其中博士生16名,硕士生19名。近年来支部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根据“七个有力”要求,积极探索“内外循环”党建工作新模式,逐步形成了内修党性和专业能力的“1+1+2”党员教育管理服务长效机制,即1个服务学生成长党建导师团,1批名老中医工作室和2个平台(研究生学术沙龙、博士论坛);外化践行服务宗旨“3大专项行动”,即服务重大医疗安全突发事件,服务脱贫攻坚工作,服务中医药文化传播和科普工作;通过“内外循环”,不断提升支部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

内循环,形成“1+1+2”党团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

“1团”即“启德明智”服务学生成长党建导师团。支部邀请“全国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我院施杞教授担任团长,老党员、上海市名中医等组成导师团,定期与支部党员开展面对面交流。让研究生们在耳濡目染中继承老一辈中医人艰苦奋斗的情怀,坚定理想信念,淬炼政治品格。

“启德明智”导师团团长施杞教授带领学生一起诗朗诵

“1室”即1批“名老中医工作室”。在医院支持下,支部35名研究生党员根据自身专业,进入医院17个名中医工作室学习。一方面让大家早临床、多临床;另一方面通过邀请名医名师们介绍自己的成长历程,学习医学的经历,临证经验及教学经历等,充分将爱国、爱岗敬业、大医精诚、发挥党员先进性的价值观融入教学活动中,帮助研究生们树立远大的中医职业理想和救死扶伤的职业信念。

“2个平台”即“研究生学术沙龙”和“博士论坛”。党支部研究生积极发挥主体作用,结合专业特点,聚焦“中医药文化自信”“医德医风”“伟大抗疫精神”“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等主题,目前已举办沙龙百余场、完成10余次大型博士论坛,同时邀请全国各地优秀博士30余名共同参与。支部全体成员共同打造《杏林风》杂志,发出新时代中医药杏林学子自己的声音,累积出刊35期、微信平台推送870余篇,总点击量26.3万人次,助力学生把好中医时代脉搏,促进党员全面发展。

2019年龙华临床医学院中医外科——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博士论坛现场

外循环,立足“3大服务”专项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

一是服务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支部全体成员积极投身到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科研团队、流调志愿者等各项工作之中,累计工作10000多小时。中医内科学博士生、党员薛鸿浩荣获“上海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二是服务脱贫攻坚工作。支部每年选派党员组建博士义诊团,参与上海医学博士团百县(区)公益行活动,深入新疆、西藏、云南等老少边穷地区开展医疗帮扶。

党员组建博士义诊团,参与上海医学博士团百县(区)公益行活动,深入新疆、西藏、云南等老少边穷地区开展医疗帮扶

三是服务中医药文化传播和科普工作。支部开展“科普月月讲”系列活动,走进社区、走进地铁站、走进图书馆,累计举办讲座70余场,现场受众6000余人次。同时依托“马耳他访学”项目,支部成员参与马耳他中医中心建设,担任马耳他大学中医药课程助教,助力中医药文化在海外传播。

“马耳他访学”项目,支部成员参与马耳他医学中心建设,担任马耳他大学中医药课程助教,助力中医药文化在海外传播

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研究生第一党支部的积极探索下,支部将理想信念教育贯穿内外循环模式全过程,不断强化支部政治功能,培植了党员的红色基因。同时作为一支中医药研究生队伍,以“学术”、“创新”、“服务”能力提升为载体,“支部搭台、党员唱戏”,激发党员的主观能动性,引领了整个研究生队伍的成长,强化了党团员服务人民健康的本领,为中医药事业的继承和发展培养了一批批政治素质过硬的接班人。

图文 /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研究生第一党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