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线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 >战线动态

北京中医药大学: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临床中药学教师团队

发布时间:2022-11-02  来源: 未知     浏览:1101    分享: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中药学教师团队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是已故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教授的精神写照。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重要指示精神,教育部启动了“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活动,并持续推进。


      启智润心培根铸魂育新人 药教协同服务健康中国战略


      2022年北京中医药大学张冰教授领衔的临床中药学教师团队,入选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该团队以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全国中医药教学名师张冰教授为引领,形成了坚持教书育人、传承爱党爱国、热爱中医药事业的专业精神。让我们共同领略这支团队的风采。



      张冰教授带领的临床中药学教师团队成员12人,先后获国医大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学名师、国家级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教师、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首都名中医、首都劳动奖章、北京市教学名师等国家级和省级荣誉称号60余项。在张冰教授的引领下,临床中药学教师团队创建了首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20余年来连续三次被评为优秀重点学科,成为我国临床中药学的首善学科。该团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启智润心、培根铸魂,药教协同培育新人,服务健康中国战略”六十年如一日,为党和国家培养医风医德兼备的优秀中医药人才。


      注重师德师风,夯实课程思政育人


      临床中药学教师团队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人才培养质量为生命线,通过践行立德树人与人文思政浸润,带动集中医药融通、中西药兼顾、药学服务与双创实践、科研与创新思维训练为一体的教学创新实践,创建成了系统、丰富、多角度交叉的中药学思政教学资源库,已建设成为全国课程思政示范课,构建综合的临床中药学服务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输送了一批具有广博知识、较强创新能力,具有中医药学术自信、爱岗敬业、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复合型中药学人才。


      团队教师坚持科学严谨的学术道德,为学生树立“大医精诚”“医者仁心”的榜样,将中医药的新科研成果容融入教材与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更多关注行业发展,树立中医药文化自信、专业自信、学术自信。充分发挥国医大师、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者、“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国家级教学名师、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岐黄学者、国家教学名师、北京青年教学名师的引领作用,建立教学传帮带与名师工作坊制度开展教学改革研究,主持教学改革项目70余项,获教育部、北京市教委及各级教学奖励59项,其中教学成果奖15项。教学成果被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高校辅导员网络学院报道,教学视频入选“学习强国”,践行“启智润心”的教育思想。


教师团队部分奖励证书


      促进团队建设,建立教学师承模式


      建立传帮带机制,引导青年教师成长,建设成果辐射全国,推动行业发展。


      1. 创立“名师引领-骨干帮带-青年传承”的教学师承模式  该教学师承模式,突出学科-学缘-课程交叉优势,实现课组间的资源共享,全面提升团队教学能力。培育2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1个北京市高水平继续教育团队。



      2. 建立制度助力队运行  创立10项运行制度,搭建助力青年教师发展平台,提高教师培养效率,提升教学能力。团队教师先后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全国及北京市教学比赛奖;优秀青年教师;中国药学会以岭生物医药青年奖等奖励20余项。


      3. 成果辐射全国示范推广 团队带头人及成员多次受邀在全国分享建设经验、师承模式及团队成果20余次。张冰教授作为教育部高等学校中药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中药学》课程联盟理事长,带领全国46所高校建设《中药学》课程,为精品课程建设做出突出贡献。



      提出教学新理念,引领行业教育


      面对《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药学服务需求,培养高素质的中药临床服务型人才是高等教育面临的新任务。提出“医药结合、药教结合、中西结合、内外结合、古今结合”的临床中药学人才教学理念,坚持中医药特色,有机沟通中西医药学科内涵,为高等中医药教学拓展新领域。已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并向成都、云南、黑龙江、广州、广西、河南、江西、河北、山西等全国40余所高校提供临床中药学人才培养教学资料和经验。为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学人才培养提供了示范,有利于促进国家医药体制改革。推动了我国临床中药学教育的发展,成为高等中医药院校临床中药学专业教育示范。



      改革教学内容,撰写专业教材


      依托国家级精品课程及精品教材,围绕构建药学服务能力的知识模块与技能培养,开展教学内容改革。


      1. 以药学服务岗位胜任力为导向,创建多层次临床中药学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强化理论,提升药学服务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不同阶段开展临床中药学、政策管理与医学人文的模块教学实践,保障教学效果。


      2. 建设专业基础与专业核心课程。开设创新课程11门,立体化的国家级精品教学资源、MOOC和微课,实现线上与线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现了临床中药学课程模块、医学人文与医药政策管理课程模块、创新创业课程模块之间的相互支持,融通并蓄。



      主编教材30部,其中包括国家级及行业规划教材12部、北京市精品教材6部,北京市优质本科教材11部,主编临床中药学服务手册11部,精品课程4门;开展国际临床药学教学交流3次。入选国家级精品在线开发课程、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



      创建的MOOC课程、超星慕课、SPOC课程等,入选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并被遴选为教育部首批爱课程国际慕课及学习强国共享课,受益人数达8万余人次。超星MOOC课程点击量超过37万人次。本教学团队进行的中药安全与合理用药科普,受益人数达5万余人。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中药安全用药导论》开课15轮,并开设SPOC及英文国际课。


      强化实践教学,凸显产教融合


      团队始终瞄准“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以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临床中药学服务型人才”为办学目标,加强实践教学,建立了“实验-实训-实战-双创”一体化实训平台,并取得显著成效。


      根据药学服务能力培养需要,有计划地分类别搭建“实验-实训-实战-双创”一体化实训平台。包括:①创新临床中药学实验。开展中药药性实质、中药不良反应机制等实验,掌握临床中药实验技能。②搭建中药药学服务人才实训平台。模拟医院药学部工作流程,开展药学服务能力实训,为临床中药师的药学服务技能培养提供依托。平台涵盖“模拟诊室”“模拟病房”“模拟药房”“处方审核与处方点评室”“用药咨询室”“不良反应检测室”“药历管理室”“治疗药物监测室”“静脉用药管理室”“药学信息室”等十个实训模块,建立了相应的实训教材、实训大纲、实训案例库等。2015年建成以来,中心主要承担教学任务、学术交流任务等,累计人数过万。③“真实世界”实战训练。创建25家北京市三甲医院共建临床中药服务基地,在临床真实世界里培养学生的药学服务能力。④开设临床中药学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课。包括创新创业理论学习、互联网+药学服务创新创业训练、合理用药公司岗位见习、创业训练营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开拓学生学科视野,提升其创新创业能力。


学生在东直门医院临床药学实习


      完善培养体系,满足临床药学服务需求


      教育质量及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响应“健康中国”国家战略需求,向社会输送优秀临床中药学“领军人才”,有效解决临床中药学人才岗位胜任问题。毕业生专业修养、临床药学服务能力迅速提升,得到行业的高度认可。


      1. 培养优秀的具有国际视野的药师队伍。毕业生调研显示75%以上从事临床中药师工作,有数十人成为我国首批临床中药师规范培训基地带教教师。多名毕业生参加国际临床药物治疗学、药学模拟教学、药学实践培训获相关证书,获中国药学会优秀药师、临床中药师、科普药师等,已成健康服务的中坚力量。


培养的临床中药师队伍


      2. 学生创新创业素养稳步提高。创建《临床中药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等“双创”课程群及实践教学平台,开展创新创业训练,毕业生综合素质较好,且在国内外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毕业生9名;获第六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北京地区高校大学生优秀创业团队一等奖,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二等奖,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中医药第五届“天堰挑战杯”创意设计大赛三等奖;世界大学生药苑论坛中“创新成果二等奖”,第三届“新奥·杏林杯”创新创业大赛创新组赛道金奖,第三届首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北京中医药大学第四届“新奥•杏林杯”创新创业大赛银奖。


      致力社会服务,重视教研转化


      1.首善学科引领教学及药学服务。作为教育部高等学校中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药学》课程联盟理事长单位,本团队建立的临床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课程群与主编的教材《中药安全与合理应用导论》《临床中药学理论与实践》《临床中药药物治疗学》《中药不良反应与警戒概论》等,在山西、云南、河北等40余所高等院校及全国执业药师、执业医师培训中使用,受益人数达6万余人。创建的课程群与教学模式在多次全国教学会上交流推广,受到所有院校教师的广泛好评。


      2.产学研转化,科技助力。张冰教授提出的药性“三要素”认知模式与“中药药物警戒”思想,推动合理用药,开展全国医师、药师继续教育60余项;参与卫计委大型公益活动“春播行动”中药合理用药培训,行程26个省市,受益医师、药师近6万人,推动合理用药。重视产学研转化,为10余家公司提供技术服务;与企业联合成功获批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项目。



      3.立足国内教育,推动国际交流。响应“健康中国”国家战略需求,多名毕业生参加国际临床药物治疗学、药学模拟教学、药学实践培训获相关证书,获中国药学会优秀药师、临床中药师、科普药师等,已成健康服务的中坚力量。


      团队教师担任国内外多个行业组织的专家顾问。带头人张冰教授等多次应WHO、国际药学联盟之邀,赴亚太地区、欧盟、澳洲、FHH国际草药论坛等地传播中医药与安全用药思想,为中医药走向世界做出贡献。


      营造学术氛围,注重科研创新


      临床中药学教师团队深化改革,锐意创新,带领团队骨干教师聚焦行业难点,解决重大需求,追踪学术前沿,提升科研国际影响。主持国家重大新药创制、“97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等课题30余项。重视科学原创,引领学科进步。①创新性地提出中药药性“三要素”认知模式,阐释药性实质。②首次凝炼中药药物警戒理论体系。③中医药防治代谢疾病研究取得创新发现,创建的鹌鹑模型被多部工具书收录应用。近年发表论文500余篇(SCI论文30余篇,国际学术报告10余次),出版《中药药物警戒》等专著20余部,首门教育部精品在线课《中药安全用药导论》。获F 5000精品论文4篇;成果鉴定3项;获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华夏医学科学奖、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奖等3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13项。



      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中药学教师团队的教学经验、培养模式、临床中药学服务基地等教改成效,已在《光明日报》《北京教育》《中国中医药报》《中国教育报》《健康报》《中国知识产权报》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新华网、中医在线、中国医药信息网等多家媒体上报道。


      团队以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教书育人、敢为人先,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宝贵精神,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为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图文 / 北京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