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值守在120急救热线——首医志愿者在行动
近日随着北京疫情发展,120急救电话呼入量激增。12月9日,单日接入电话突破3.1万次峰值,达常态时段的6倍……北京市120急救热线严重告急!面对严峻的形势,市领导紧急指示,对120急救电话系统进行扩容升级,新建云调度席位(15个)、云咨询席位(20个)。疫情就是号角,首都医科大学 积极响应号召,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迅速集结志愿者队伍,承担起120急救电话云咨询席位的志愿服务工作。
12月15日晚,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学生处召开紧急会议布置工作。研究生院连夜联系接听电话场所、与急救中心无缝对接,接入20部云席位电话。在京同学纷纷响应,不少首医本科学子24日即将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但他们也毫不犹豫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16日下午,第一批志愿者——来自不同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60余名集结完毕。
志愿者进行集中培训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郭学谦老师临危受命,任首批志愿服务队领队。在郭老师的带领下,在研究生院王欣苗老师的统筹协调下,60余位同学顺利进入工作驻地,并于16日19:30,由北京市急救中心副主任王勇率团队针对接线话术、咨询信息寻找路径、云席位电话使用等内容,对志愿者进行集中培训。
老师指导、示范接听电话
21:00培训刚刚结束,志愿者即刻就位上岗开展咨询工作。当患者呼入120急救电话后,由120总部进行分流,将问询类和一般疾病转接至首医师生所承接的云咨询。工作采取分组轮流上岗的方式,4小时为一轮,7组同学按顺序承担28小时的周期性任务。急救中心老师和学校老师分工,24小时不间断在现场对志愿者给予实时指导。
17日下午,北京急救中心党办老师到达现场,亲自示范指导师生接打热线。首医志愿者们坚持每日信息复盘,利用专业知识技能,讨论科学解决方法,不断挖掘、补充急救应对措施和方法,搜集最新防疫政策。尽管师生们具有一定程度的学科背景,但大家仍然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不断充实急救知识,进一步提升专业度。同时,志愿队建立起组长例会制度,每日都要在郭学谦老师和王欣苗老师的带领下,总结梳理工作并进行讨论解答。
领队郭学谦老师表示:“在接到任务时,我并没有考虑太多,仅想作为一名志愿者,和同学们一起接听咨询电话,尽最大努力为求助者答疑解惑。后续组织安排我作服务队的领队,我便想建立组长例会制度,以更好地使各服务组互通有无,做到提质增效。”
“接听第一个电话时,我是手忙脚乱、惴惴不安的;接听到第10个电话时,我能够从容不迫、淡定自若;到第100个电话时,我已建立起充分的自我认同感和价值感……”随着工作的逐步推进,首医志愿者们也愈加娴熟从容了。在长达数小时的电话解答中,很多同学感到嗓子疼痛。老师建议休息,同学们却坚定地答道:“比起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医疗工作者,这些不算什么!”
从第一个0点到8点的93个电话,到后续每天近1000个电话,一串串枯燥的数字背后,却是首医志愿者们的辛勤付出!特别是连续值守夜班的同学,他们挑战着身体的极限,却毫无怨言。
基础医学院2022级长学制临床医学专业(“5+3”一体化)的王宗冕同学感慨道,“每个电话都是不同的挑战,有因呼叫救护车迟迟不到而十分焦急的家属,也有因孩子高烧惊厥却不知所措的家长,还有由于恐惧过量服用退烧药导致体温过低的患者……对于大部分咨询电话我们都能给予简单的用药指导及就诊建议,但遇到老人病情严重又无法转运的情况,我还是束手无策。尽管如此,我仍然会竭尽全力帮助来电人解决问题。电话那头一句‘谢谢您’、‘辛苦啦’也让我倍感温暖!”
面对身体上的不适,志愿者们稍事休息后,再次主动请缨。他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信念:一切困难都只是暂时的,作为首医学子要在国家最需要的地方挺身而出!
学校高度重视此次志愿服务工作,克服困难,作好师生志愿者的最坚强后盾,国资处连夜为志愿者们送来充足的防疫物资和食物,最大程度地为志愿者们提供后勤保障。
实干践初心,“疫”线绽芳华。首都医科大学莘莘学子与师长们并肩坚守,以青春之火汇聚冬日暖阳,为生命护航。(图文 / 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