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亮生命的航程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急诊科基地住培故事
作者介绍:穆素成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21级急诊科专业基地住院医师、2021级卓越住院医师临床博士后
“医生,医生,八床说他胸闷不舒服!”
正对着电脑屏幕查看患者化验报告的我被火急火燎跑到办公室的病人家属打断了思绪,于是立即拿起手边的指脉氧,飞奔到患者床边。监护仪上患者心律120-140bpm,听诊心音绝对不齐,患者有阵发性房颤病史,怀疑房颤发作,汇报上级医生后,开医嘱西地兰静注。10分钟后患者监护仪提示心律转窦,患者诉胸闷好转,复查心电图。与家属交代了原因之后,我看了一眼时间,凌晨五点一刻。刚才紧绷着神经的我缓缓地舒了一口气,回到办公室靠着窗,静静地等眼镜上的雾气慢慢散去。
这是我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第七个年头,两年前我进入急诊科基地开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同年还入选了卓越住院医师临床博士后项目。在这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我跟着我的带教老师们,无数次与死神展开生与死的拉锯战,虽然也有过直面生命离去的遗憾,但更多的是将转危为安的患者送回家属身边。
如今,面对疫情新形势的冲击,应急抢救室更是无可替代的存在。今夕的奥密克戎已经不像当年那样危险,但新形势下危急病人的救治仍是我们将要渡过的难关,医路漫漫,任重道远,坚定信仰,我们已经准备好了迎接考验。
薪火相传,我们学着前辈的模样
急诊抢救室,是整个医院最早直面急危重症病人的地方,在这里,时刻上演着生死时速,重燃患者生的希望;在这里,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医生,也可以独当一面地迅速成长。中山医院轮转急诊科的住院医师均是一对一地跟着带教老师开展临床诊疗,我们不仅是教与学的上下级医生,更是分工合作、讨论方案的好搭档。
跟着带教老师闵医生在抢救室内区工作的日子是充实的,他总是能够在带我处理完病人后,引导我自己分析我们刚刚这样处理的理由。“急诊医生的临床思维不仅要快,更要全”,这是闵医生经常跟我说的话,“比如这个哮喘急性发作的小伙子,血气分析里二氧化碳分压60mmHg并不算高得离谱,他很年轻,才30多岁,但是他为什么意识这么差这么躁动?这时我们一定要想到需要排除一下脑部的问题”。看着半小时后头颅CT回报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我对闵医生的崇拜又多了一分。
《过敏急救处理》的情景模拟课
在中山医院培训的这一年多里,尽管疫情反复,让我们的教学活动受了些干扰,但医院和专业基地还是想尽办法给我们开设各种类型的临床课程,我也线上线下学习了很多知识与技能。《过敏急救处理》的情景模拟课,让我在遇到对造影剂过敏的患者时不至于脑袋空空;《危重患者转运》的教学指导强调了转运病人前要带足装备以防突发情况,能让我在陪着做检查的病人在电梯里突发心跳骤停时不至于手足无措,可立即开始心肺复苏。
抢救室是一个频繁有突发事件的地方,寓教于实践,是急诊医生得以充分锻炼的最佳途径。在这里,我慢慢真实而又赤忱地体会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内在含义,这是医生的天职,更是急诊医生的信仰。
深静脉穿刺培训考核
生命至上,“真枪实战”下的成长
曾经在2020年参加过上海援鄂医疗队的韩医生是我读研究生时在实验室最亲近的师姐,那年的新冠异常的凶险,性格乐天的她常常与我们分享在武汉诸多暖心的瞬间。而今年的“大上海保卫战”期间,师姐又在我们自己的医院里,穿上蓝色战衣勇猛奋战。不只是她,为保证急诊的正常运行,急诊科的多数医生老师都选择了住在医院附近的宾馆“两点一线”。急诊科童朝阳主任每天坐镇抢救室,保证物资供应,协调各方资源,保证急诊的正常运转。他们的身体力行与言传身教,将我心中身为医者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点燃,在急诊轮转的岁月里,严密防护,冲在一线,我在自己力所能及的领域里,学着前辈们的样子,守护着一方平安。没有人生来就有铠甲,是日趋完备的能力与救死扶伤的信念让我们变得无坚不摧。
分秒必争,应急抢救室的担当
早在2014年中山医院东院区刚刚开张时就已经单独开设了应急抢救室,作为急救应急体系的第三通道,用于接诊突发事件中需要紧急救助的患者。而自2020年疫情以来,应急抢救室的价值更加凸显。今年以来,中山医院急诊多次单日接诊量超1000例,救护车单日接诊多次超100辆,抢救室留观患者多日突破160人。一天1000例的接诊量,平均每1分半钟就有一个新病人进入急诊……原来不知不觉间,自己已经跟着急诊的前辈与老师们,多次完成了如此艰难而又光荣的使命。因为即便是核酸异常,也不能耽误、更不能放弃救治任何一个患者。跟着上级在应急抢救室值班期间,我们直面过很多新冠阳性患者,却从未因此延误诊疗。
中山医院也为急诊患者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持与保障,还记得一位核酸异常的心肌梗死患者,在给出明确诊断,负荷剂量给药后,上级医生立即联系院总值班,报备后为其开启绿色通道,心导管室医护迅速启动新冠患者应急预案,及时为患者血管再通。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最近,新冠疫情进入了新阶段,抢救室内不再需要身穿防护服“全副武装”,急诊也迎来了新的挑战。朴实低调的急诊人,没有太多的英雄光环,也没有铺天盖地的报道宣传,他们默默无闻但责任很重,倘若艰难困苦,他们会举起火炬,倘若没有火炬,他们自己就是光。(图文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穆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