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医科大学
新时代擎灯精神 博士团连续28年开展乡村医疗帮扶
“老师,什么时候博士团有活动告诉我,我一定参加。”2020级外科学专业博士郭骏飞入学时就提出这个请求。第二年暑期,郭骏飞同学终于实现了愿望,博士团一行来到了保定市阜平县南庄旺村,开展医疗帮扶,为当地群众进行义诊、健康科普。
河北医科大学 充分发挥医学专业特色,自1995年开始组建医疗帮扶博士团,28年来,持续组织了600多位来自内、外、妇、儿、中医等专业的博士深入西柏坡、阜平、隆化、张北、易县等13个河北革命老区和偏远地区进行健康帮扶,行程2万多公里,开展“送医送药送技术”的接力。期间,为乡村医生开展医疗专题培训200多场,诊治群众六万多人次,发放药品价值五十余万元,发放卫生健康宣传材料三十多万份,撰写相关调研报告110多篇,将一流诊疗技术和医疗卫生建设报告送到田间地头,为扩大医疗卫生普惠服务,深入推进健康扶贫工程,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积极贡献。
2012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博士团在保定安国市义诊
博士团开展的健康帮扶活动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事迹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聚焦三农》、《光明日报》、《河北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2021年,荣获“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集体”称号;2022年,荣获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同时,入选教育部第五届省属高校精准扶贫典型项目。据统计,2012年至今河北医科大学博士团荣获了29项省市级及以上荣誉称号。
2012年8月23日光明日报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实施医疗帮扶,对打赢脱贫攻坚战意义重大。活动伊始,博士团发现河北省偏远山区或贫困乡村医疗卫生条件较为落后,有的行政村只有一位医生,医疗水平相当有限,当地广大群众和医疗机构对医疗援助的需求很大。回应群众的期盼,就要让优质资源进一步“下沉”。针对河北省偏远地区的多发病、常见病,河北医科大学每年选派具有多年临床经验的相关专业博士,来到群众身边,开展义诊。
2015年7月,河北医科大学送医下乡博士团在任丘市为当地百姓义诊
医疗帮扶是一场对医疗技术的考验,基层就是考场。同时,也是一次对意志品质的锤炼,基层就是熔炉。在承德丰宁县胡麻营乡,博士们冒着零下二十多度的严寒,走村串户,为老百姓义诊。在隆化,诊室设在村养牛场新建的牛棚里,看病群众里三层外三层,在近乎令人窒息的环境中,博士团为600多人诊治答疑。为使老百姓节省开支,博士们随行都会携带常用药免费发放,对于处方药尽量开具便宜、常见的药物。对于那些必须到医院作进一步治疗的病人,博士们不但介绍医院供病人参考,还留下手机号方便群众咨询就医。针对有些年迈的老人因病不能来到现场,博士团还会带上医疗器具,亲自上门诊治疾病。
2014年7月,河北医科大学送医下乡博士团在张北县开展乡医培训
2014年博士团在承德市丰宁县科普宣传
扶贫工作中“输血”重要,“造血”更重要。博士团除了当面诊治,更想把“压箱底”的技术留在基层,长期发挥作用。为此,博士团始终重视乡村医务人员培训。每到一地,向医护人员传授医疗技能,搭建技术服务的桥梁,把先进的理念和治疗方法“种”到了基层医生的心里,使得当地医院的门诊量和年平均病床利用率逐年攀升。“我们卫生院的医疗水平提高了不少,患者的就诊量和治愈率大幅提高。”时任河北省安国市西城乡卫生院院长王占亭说起卫生院的变化,“这都得感谢河北医大‘博士团’送医下乡给我们传经送宝呀!”“博士团”成员也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省城来的博士专家、白求恩式的好大夫”。另外,乡医培训也是最受当地医务人员欢迎的品牌项目,结合临床病例讲授当地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内容深入浅出,使当地医务人员真正受益。二十多年来,共培训基层医疗卫生人员两万多人次。将精准医疗带下县乡,为基层打造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专业化团队。
2019年博士团义诊
博士团还开展面向基层的医疗卫生状况调研活动。对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重大疾病等开展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开展面向农村疾病筛查预防、环境污染、食品卫生安全等的调查研究,提出整改和预防措施等。撰写相关调研报告110多篇,《河北省农村居民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的现状调查》《丰宁县医疗卫生现状与发展建议》《建设幸福乡村 改善贫困落后面貌》等多篇调研报告被评为省级社会实践优秀调研报告,为改善偏远及贫困地区医药卫生事业做出了贡献。
2022年博士团为不老树村民义诊
在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中锤炼作风,在社会调查中发现新知、掌握真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长才干,构建起了河北医科大学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在多年实践育人的基础上,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将社会实践列入研究生培养必修课,所有研究生申请学位前均须参加一定学时的社会实践。通过博士团成员的成长经历和精神感召,出现了大批热心公益、甘于奉献的青年社会实践团队,带动和感召了一批批研究生积极投身到服务基层的实践活动中来。
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基层感情”的融入,不但充实了研究生们的科学文化素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更培养和增强了他们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真正实现了人才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参加实践活动的博士团成员,如今均活跃在各自的医疗卫生岗位中,正是由于在研究生阶段的社会实践活动对其服务他人的精神和专业素质的培养,塑造了他们坚韧的学习作风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能够在工作中汲取经验,快速成长。
二十八年,600多名博士团成员跋山涉水进村庄,送医送药送技术,与师长一起为农民群众“保健康,奔小康”,构筑了服务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擎灯”精神。一批又一批河北医科大学研究生学子传承着甘于奉献的“擎灯”精神,在乡村小路,田间地头,农户小院......用医者的责任担当表达对人民的深情厚谊。(图文 / 河北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