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最新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最新动态

广东医科大学:立足科技自立自强 服务健康中国战略 “兴医强医、守护健康”,守正创新立潮头

发布时间:2023-05-23  来源: 未知     浏览:78    分享:

立足科技自立自强 服务健康中国战略 

广东医科大学“兴医强医、守护健康”,守正创新立潮头


来源 / 中国教育报


广东医科大学科技大楼


      聚焦海洋创新药物等五大方向,在重大科学问题和产业关键技术上凝聚资源,形成科研集群力量长时间持续攻关……广东医科大学海洋医药研究院向海图强,着力打造“平台型、创新型、引领型”三位一体的海洋生物医药与健康科技产业新高地,校外立项平台和科研项目总经费近亿元,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30件,产出诸多满足“实”需求的“真”成果,有力助推环北部湾区在海洋生物医药领域的科学研究,由“追赶跟随”向“引领创新”转变。


      这只是广东医科大学扎根南粤大地,聚力科技创新,服务健康中国、海洋强国等国家战略的缩影。65年薪火相传,学校始终秉承“立志立德、求真求精”“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肩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兴医强医、守护健康”的职责使命。作为立足广东、融入湾区、面向全国、服务祖国的医科大学,广东医科大学心怀“国之大者”,坚持“以党的领导为根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核心,以人才强校为要务,以社会服务为己任”的办学理念,通过科教融汇、产教融合、校地融通,服务广东经济社会和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1.靶向引育打造高层次人才“聚宝盆”“孵化器”


      广东医科大学松山湖健康医疗大数据工程中心与中国工程院院士韩德民团队强强联合。“团队将秉承一流技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人民生命健康,在大众健康和人工智能管理服务模式这个大工程上,发挥健康医疗大数据工程中心的作用。”韩德民说。


      “事业因人才而兴,人才因事业而聚。学校坚持以人才强校为要务,筑巢引凤,固巢育凤,巩固人才作为创新之核、发展之要、强校之基的战略地位。”广东医科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卢景辉说,学校党委坚持党管人才,管方向、定政策、优环境,在科学规划人才引进、精准实施人才培育、改革创新人才评价、持续优化人才环境上接续发力,打造引才育才“强磁场”。


      广东省湛江市三面临海,海洋生物资源丰富,这为湛江打造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高地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首届“广东省友谊奖”获得者、广东医科大学双聘院士Martin教授是天然药物化学专家,他在海洋医药研究院牵头组建国际化海洋活性成分研究团队,在海洋活性成分的分离鉴定、结构改造和全合成等方面勇攀科研高峰。


      目前,海洋医药研究院已组建海洋创新药物、现代海洋中药、海洋功能食品等5个研发团队。各团队负责人均是国内外知名的院士或高层次人才,带队开展前沿性科研攻关。


      近年来,广东医科大学围绕重点学科、重点平台、重点发展方向,内培外引一批高层次人才。学校努力回答好“人才需要什么”“靠什么吸引人才”,以更积极的态度、更开放的政策、更有效的举措,吸引更多的干事创业同行。


      在海水中生长的红树林,素有“海上森林”“海岸卫士”之称。作为广东天然药物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主任,广东医科大学高层次人才吴军教授带领课题组,率先并坚持研究红树植物来源的天然产物结构与功能,深入系统挖掘楝科红树植物(木果楝属)来源的柠檬苦素化合物,发现系列具有抗肿瘤、抗炎和杀虫活性的新结构,为新药研发提供丰富候选分子,提高广东省红树林湿地药用资源开发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研发能力,助力湛江打造“红树林之城”。


      广东医科大学不但努力延揽高层次领军人才,更着力培养中青年教师。学校实施“年轻硕士博士化、青年博士教授化、年轻教授硕导化、卓越教授博导化”的人才培育“四化”工程,系统实施“牢记初心担使命,争做育人大先生”主题活动等,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力度。


      “在我个人和团队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学校为我们量身定制了人财物等多方保障。”得益于学校支持,张晶晶教授成功获得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成为粤西地区高校和科研院所医学领域中获得国家级别高层次青年人才项目的青年科学家。


      筑巢引凤栖,花开蝶自来。学校高层次人才云集,相关科研团队从多个单打独斗的小团队,聚合成“联合舰队”。他们为学校打造省级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和高水平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提供了厚实的人才支撑。


      2.深耕基础研究为健康中国筑起“铜墙铁壁”


      海洋中药是国家“蓝色药库”开发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传统的海洋中药受制于科技水平,采集难、品种少,影响了认识和使用。国家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洋中药分中心落户广东医科大学,以广东省加快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行动方案的重大发展需求为导向,开展海洋中药药理、药性和有效成分的基础研究,建设可适应现代海洋中药加工、物质基础评价和海洋中药制品开发的海洋中药创新服务平台。


      “我们凝练重要科研方向,搭建重大科研平台,建设重点创新团队,培育重大科研成果。”卢景辉说,广东医科大学紧扣一流学科建设发展主线,聚焦海洋与热带医学、海洋药物、医工融合交叉、临床与基础等方面的创新研究,做有格局、有组织、有学术引领力的科研,为广东省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源头活水”和“星星之火”。


      如何把学科优势转化为科研优势,增强引领式创新能力?广东医科大学以促交叉、强特色、筑高峰为“行军图”,强化一级学科与特色学科群对接融合,高质量推进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集群创新发展。学校加强与高水平理工大学、高新技术企业等开展医工交叉、医工融合,推进“医学+”“临床+”“工学+”多学科交叉融合,加大发展临床与基础交叉融合的力度,用一流学科攻坚“卡脖子”技术。


      建校65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医科大学学科建设水平持续攀升。学校药理学与毒理学等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临床医学进入全球排名前3‰。


      依托广东医科大学药学院的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资源,借力学校东莞创新研究院和科技大楼的生物医药重大科研平台资源,海洋医药研究院通过“搭建大平台+组建大团队+组织大项目+转化大成果”联动模式,建成国家海洋部门南海海洋生物医药资源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等高水平科研平台。南海海洋生物医药平台入选国家“十三五”海洋创新示范城市项目,获资助经费3500万元。


      “源头活水”大多产自有组织的科研。为打造集智攻关的“梦工厂”,广东医科大学构建资源配置优、创新能力强、服务水平高、运转能力好的科研创新平台体系。目前,学校有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新型研发机构9个,市厅级重点实验室30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个,是湛江市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单位。这些平台为相关重大科技创新、新药研制及前沿科学研究“攥紧了拳头”。


      3.奋力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


      “鱼鳔”是传统的名贵滋补中药,源自大宗经济性水产品石首科鱼类。传统的水产养殖,无法解决“鱼鳔”作为中药的药理、药性及药效的问题,缺乏对“鱼鳔”质量进行有效管控。以陆生动植物为基础的中药材种养规范,也难以为“鱼鳔”的规范化培育提供参考。


      海洋医药研究院院长罗辉教授带领课题组,开展鱼鳔海洋中药资源开发与利用关键技术研发,建立鱼鳔作为海洋中药的加工与炮制标准,推动传统滋补中药鱼鳔质量标准体系建设。项目获2022年省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发展)海洋六大产业专项重点项目600万元资助。


      高地之“高”,更在于贡献之“高”。广东医科大学坚定以社会服务为己任,在区位优势上做文章,在融合发展上找出路,在服务社会上作贡献。学校以科教、产教、医工融合,引领医学服务科技创新成果新发展,打造生物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新的增长引擎。


      专利转让费达500万元,广东医科大学向海南向未来食品有限公司转让麒麟菜多肽EZY-1专利,并进一步合作开发,延伸海藻产业链条。背后是该校张海涛教授带领课题组十年磨一剑,从麒麟菜中分离并纯化具有防治肺纤维化功效的EZY-1,相关成果获中国及欧美PCT专利授权。


      促“专利之花”变“产业之果”。广东医科大学深化校城融合、校企链合、平台聚合、资源整合、服务集合,推动学科链、创新链与产业链、服务链紧密对接,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看得见的生产力、好效益,为地方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增智、聚势、赋能。


      如何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提供“订单式研发”服务?广东医科大学东莞创新研究院应运而生。院企协同创新,实现人才、技术与东莞产业的串联对接,让科技、教育、产业三股科技创新力量形成东莞市发展生物医药的“倍增效应”,助力东莞松山湖科学城发展建设,也加速广东医科大学融入松山湖科学城发展战略。


      为更好地促进生物医药研发创新成果在大湾区转化落地,广东医科大学在东莞校区高水平高起点打造科技大楼。大楼以生物医药等产品的研发孵化为主要目标,面向东莞市和大湾区,重点建设“孵化器”“加速器”等转化平台,推动生物医药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深度融合,产出一批原创性、高水平成果。


      关注城市、依托城市、反哺城市。广东医科大学切实把办学思路从学校自身发展的逻辑转到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需要的逻辑上来,全面融入东莞松山湖科学城建设和湛江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的发展战略,用真贡献服务城市发展真需求。这让学校赢得了企业认可、行业尊重、政府部门信任,进入高校、产业、城市互促多赢的良性循环。


      继承是船,创新是帆。广东医科大学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续写特色显著、走在前列、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医科大学奋进之笔。(图文 / 王丽君 周圆 陈瑶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