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全科医学博士研究生培养的SWOT分析及策略研究
简要介绍:该文已发表在《中华医学杂志》2023年22期。作者孙雨菁、任菁菁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全科医学科,通讯作者任菁菁为浙江大学医学院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医师。
摘要:我国全科医学现已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但博士研究生作为学科发展后备力量,其培养仍处于探索阶段,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全科医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在培养中所面临的内部优势(strengths,S)、内部劣势(weakness,W)、外部机会(opportunities,O)及外部威胁(threats,T),探讨全科博士培养的可行策略及方案,助力全科高层次人才培养。
Abstract:General practice has entered a stage of rapid development, but the doctoral postgraduate as the reserve strength of discipline development, its cultivation is still at the exploration stage. Through analyzing the internal strengths(S),internal weakness(W),external opportunities(O) and external threats(T) faced by the Ph.D. student in general practice in training, this paper discusses feasible strategies and plan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general practice to help the cultivation of high-level talents.
关键词:教育,医学,研究生;全科医学;博士研究生;SWOT分析
Key words: Education, medical, graduate;General Practice;Doctoral degree candidates;SWOT analysis
学科的长远发展,人才培养是核心,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培养。博士研究生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是推动学科发展和科研创新的重要动力。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分为院校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三个部分。其中院校教育为基础,博士研究生作为全科高层次人才,是研究生教育培养环节中的重中之重。
SWOT分析(SWOT analysis)又称道斯矩阵,即态势分析法,是一种常见的战略分析模型,通过对当前内外部条件的各方面综合概括,系统分析形成一种面对当前竞争环境规避劣势,发挥优势的最佳策略。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全科医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在培养中所面临的内部优势与劣势、外部机会与威胁,探讨全科博士培养的可行策略及方案,助力全科高层次人才培养。
一、我国全科医学研究生培养
2003年,上海试点首先开展全科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工作。2004年,国务院学位办允许在临床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学位点。2011年,国务院学位办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类别下增设了全科医学。截至2019年,设立全科医学硕士学位点的高校达80家,设立博士点的院校有8家,越来越多的综合性院校及医学专科院校开始培养全科医学硕士及博士研究生。
二、全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的SWOT分析
1.内部优势(strengths,S):(1)知识结构广泛:“患者不动,疾病往来”的学科服务理念,要求全科医学专业的学生具备广泛的医学知识,作为“健康守门人”,能识别并处理95%的常见疾病,并能提供相对完善的诊疗方案,识别危重症积极转诊。2014年,国家六部委共同发布《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1],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全科医学是住培轮转计划涉及学科最“全”最“广”的专业,全科专业型博士研究生在入学前已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较其他专业博士生具备更全面整体的知识谱系以及医疗思维。(2)人文素质与实践能力:在全科医师的院校教育培养阶段中,除了医学专业素质外,特别注重人文素养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健康中国”的战略要求下,叙事医学理念和科普实践培训加强了全科医师在临床工作和研究中“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使其更具同理心,重视患者感受,关注患者健康问题而非疾病本身[2]。(3)教学与管理能力:目前国内医学专业型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大多涵盖教学管理能力模块[3],以笔者所在单位举例[4],在专业型博士研究生培养环节上要求完成至少2年的临床训练,其中包括至少1年的总住院医师或代理主治医师工作。工作内容包括负责急诊和会诊,协助带教住院医师,安排教学活动,协调科室管理等。全科博士在接诊未分化疾病患者、管理多病共存患者、协调多学科会诊及上下转诊地等临床训练中形成良好的整体思维和临床诊疗思维,同时通过教学查房、小讲课等各种教学实践活动培养良好的教学能力。
2.内部劣势(weakness,W):(1)对学科发展认识:不足,研究选题方向不清晰:全科医学博士研究生的选题主要集中在全科理论及政策研究、社区卫生服务与管理研究、全科医学教育研究三大方面,涵盖了全科发展的政策、医疗、教学三大模块[5]。目前专业型及学术型博士的研究选题并无明显区分,专业型博士研究生的选题过于广泛,不具备战略性和连续性,研究深度不够,而学术型博士研究生的选题集中在政策研究及管理方面,全科医学的基础研究较专业薄弱,基础研究容易落入“过于专科”的陷阱而缺乏全科医学应用价值。(2)研究思路和方法简单,科研及创新能力偏弱:博士研究生阶段的课题要求具备较强的创新性,着力于学科发展瓶颈问题的解决,启迪创新,推动学科薄弱部分发展。但由于学科发展存在不同阶段,研究内容较为广泛,研究方法多样,存在课题思路构建前期阅读文献不够、研究方法学等理论基础不扎实等问题,在政策法规、教学发展方面的实践普遍缺乏,导致学术构想缺乏理论框架、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不对应、研究思路简单、研究内容流于表面等问题。
3.外部机会(opportunities,O):(1)政策支持,高校及附属医院重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6]《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7]《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8]等文件精神都强调了在健康中国的时代挑战下,基层医疗人才队伍建设及全科人才队伍的优化的重要性[9]。政策导向和医疗大环境的推动下,各大高校和附属医院对学科的发展逐渐重视[10],在招生政策、学科建设资源中有一定倾斜。(2)依托成熟的高校博士研究生培养体系:全科博士研究生培养依托高校成熟的博士生培养体系,包括完备的招生体系、教学体系及管理体制、培养质量监督、导师队伍建设等各个方面。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4],全科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主要采取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和专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需完成课程考试、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年度考核等过程考核,以监督过程培养,保证培养质量。
4.外部威胁(threats,T):(1)职业指向单一:国内医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毕业就业途径主要包括综合性医院临床岗、科研实力较强的三甲医院或附属医院科研岗、医药相关公司科研岗、博士后。其中临床岗为主要分流选择,但全科医学专业因学科发展限制,基础研究能力相对其他专业较弱,难以符合其他职业环境的要求,目前的职业选择局限于单一的临床岗,职业指向缺乏多样化,缺少职业激励动力。(2)职业竞争力不足:在综合性医院临床岗中,全科医学专业对口招聘要求基本指向全科医学科、体检及健康管理中心,其他专科就业兼容性较差。此种现象与目前“僧多粥少”的招聘现状和全科博士缺乏核心竞争力相关。同时,也存在高校附属医院及教学医院的专科科室发展要求与全科研究生的竞争力不匹配、在读与就业后科研方向难以融合等问题。
三、全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的策略与思考
1.优势-机会(SO)策略:基于全科优势特点,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全科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应当符合时代发展需要,以目标为导向,着眼学科未来发展。应充分认识全科医学在医疗大环境下所需承担的责任,发挥全科医学专业学生具备广泛知识结构、科学人文素质兼具的优势特点,发挥创新精神,勇于做开拓者,从事探索性科研工作。这要求从本科医学教育入手,提高专业认同感[11],增强学科归属感,在院校教育中将全科理念和创新意识融入医学基础教育与人文素质培养的整个过程,长期可持续发展。
同时针对选题和培养目标不清晰的问题,需明确不同类型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的研究内容应当具有差异。学术型博士研究生的研究选题偏向基础研究,重在分子机制创新和临床转化,而专业型博士研究生侧重临床研究,属应用研究或综合研究,应当依托医疗单位,解决临床问题及学科发展的关键内容,以科研促临床。
2.劣势-机会(WO)策略:完善监督机制,导师协同引领。导师队伍建设是保证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导师应当以培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的综合性人才为己任。除规范导师遴选标准外[12],应当完善培养质量监督、导师考核及退出机制[13],如将师德医德、科研教学及其指导应用能力等方面纳入导师的过程考核。同时,导师需发挥导师团队力量协同培养博士生,为博士生提供良好的资源和平台,帮助和鼓励其建立广泛、独立且深入的学术思考,在医、教、研的多个领域训练博士生组织协调、整合资源的能力。
3.优势-威胁(ST)策略:积极探索亚专长,提升核心竞争力。由于历史发展原因,全科医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择业时的选择较为局限,但随着健康需求的变化,以及科研能力的多元评价,其他形式的竞争力如医学科研绘画、健康科普传播能力等正在逐步体现。我们应充分发挥全科医学人文素质与实践能力及亚专长竞争力来实现差异性竞争。
全科医师亚专长培训是在基于全科医师岗位胜任力的基本医疗范围培养的基础上发展亚专长,为全科医师医疗水平的持续提升和个人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14]。近年国内越来越多的院校尝试将院校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与全科医师亚专长培训相结合[15]。在全科医学博士研究生培养阶段,应联合专科及社区师资,积极探索“全科-专科-社区”多元导师模式,同时尝试承担起基础的教学工作,以提升全科医师岗位胜任力为基础,以学促教,以教促研,在医疗、教学、科研等多方面培养其“整体、可及、协调”的全科意识和“精准、深入”的专科特性,全面增强全科医师的竞争力,输出具备一定专科竞争力的全科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4.劣势-威胁(WT)策略:打破学科壁垒,明确职业指向。学科交叉融合已成为学科发展的趋势,也是高水平科研人员与顶尖人才的所需具备重要特征。学科不应该成为认知发展边界,在博士生培养的过程中,博士生应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勇于探索,通过高校及附属医院提供的丰富的学科资源和合作平台,参与校企合作,从产教联合培养中积极拓宽学科视野,打破学科壁垒,参与多学科交叉合作,在真实世界中尝试跨学科、跨领域的多学科研究工作,将毕业要求与就业方向结合,将个人发展与学科发展融合(表1)。
我国全科医学已经进入全面发展阶段,全科博士研究生培养处于快速发展的进程,尽管现阶段仍存诸多培养环节中的不足,但我们能看到博士生和导师队伍在不断强大,博士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在不断扩增和深入,研究方法和内容逐渐规范详实,期待在未来的学科论坛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等六部门.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EB/OL].(2014-07-14)[2022-12-04].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s7065/201407/t20140714_178832.html
[2] 陈明敏,刘颖,任菁菁. 叙事医学在全科医学领域的应用现状与进展[J]. 中华医学杂志,2020,100(8):635-637. DOI:10.3760/cma.j.issn.0376-2491.2020.08.015.
[3] 任文,叶康丽,刘颖,等. 运用德尔菲法构建全科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的研究[J].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22,21(4):398-401. DOI:10.3760/cma.j.cn116021-20200506-00811.
[4]马振秋,回志明,林卓清,等. 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技能和科研能力均衡发展的思考[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9(4):126-128. DOI:10.3969/j.issn.1002-1701.2019.04.066.
[5] 赵欣欣,李觉,于德华,等. 全科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需求调查研究.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1,20(11):1141-1146. DOI:10.3760/cma.j.cn114798-20210408-00308
[6]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EB/OL].(2016-10-25)[2022-10-04].http://www.gov.cn/zhengce/2016-10/25/content_5124174.htm.
[7] 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EB/OL].(20150911)[20210408].http://www.gov.cn/xinwen/2015-09/11/content_2929789.htm?mType=Group
[8] 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EB/OL].(20200923)[20221204].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009/23/content_5546373.htm.
[9] 迟春花. "健康中国2030"与全科医生队伍建设[J]. 领导科学论坛,2018(24):76-96. DOI:10.3969/j.issn.2095-5103.2018.24.007.
[10] 于晓松. 强化全科医学发展 助力健康中国建设[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8,17(9):665-666. DOI:10.3760/cma.j.issn.1671-7368.2018.09.001.
[11] 李嵘,吴戈,冯巩,等. 全科医学生的专业认同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华全科医学,2022,20(1):129-133. DOI: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2294.
[12] 李金慧,赵欣欣,李觉,等. 基于德尔菲法构建全科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生导师遴选标准[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2,21(7):662-667. DOI:10.3760/cma.j.cn114798-20211125-00877.
[13] 赵轶明,王永晨. 全科医学临床师资综合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J].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20,19(9):1102-1107. DOI:10.3760/cma.j.cn116021-20191208-00254.
[14] 刘颖,邱艳,任文,等. 我国全科医师亚专长培养现状及发展思考[J].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21,20(4):406-408. DOI:10.3760/cma.j.cn116021-20191227-00451.
[15] 韩婷婷,刘娟娟,蒋国平,等.基于美国Milestones的我国导航式全科医生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2017,(10):1152-1155. DOI:10.3969/j.issn.1007-9572.2017.10.002
图文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全科医学科孙雨菁 ,任菁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