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线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 >战线动态

河北医科大学: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法医学教师团队

发布时间:2023-11-13  来源: 未知     浏览:45    分享: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河北医科大学法医学教师团队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是已故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教授的精神写照。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重要指示精神,教育部启动了“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活动,并持续推进。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示范活动入围名单。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北医科大学丛斌教授领衔的法医学教师团队成功入选,这是继张英泽院士带领的骨科学专业教师团队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支入选的团队。


      河北医科大学法医学科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重点实验室、省协同创新中心、省“双一流”建设学科、省法医学人才教育培养创新高地、省优秀教学团队、省科技创新团队,建有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国家级一流课程,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团队带头人丛斌院士是我国法医学界领军人物,三十多年来,他带领河北医科大学法医学专业从无到有,从弱变强,也使我国法医学专业成为国家一级学科。目前,团队成员共38人,专职35人,兼职3人,其中教授或研究员15人,副教授8人,讲师6人;博导11人、硕导18人,有海外留学经历者达60%。


      团队通过青年教师导师制、建立教师发展共同体等措施,提升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培养了一批优秀后备人才和学术骨干,其中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河北省突出贡献专家3人、河北省青年拔尖人才1人。


      重德修身  塑造行为世范


      团队始终如一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把师德修养放在教师队伍建设首位。通过建章立制,构建师德师风培养体系,引导教师养成师德师风自律,落实师德师风建设责任追究,实施师德激励和奖惩机制,激发教师的职业荣誉感。



      在完善的师德师风培养体系下,团队涌现出一批教书育人模范——团队成员有3位教师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有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最美司法鉴定人1人,全国“五一”巾帼标兵1人,国务院特贴专家2人、省管优秀专家3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模范教师2人,省师德先进个人1人,省师德标兵1人。


      明德铸魂  培养国之栋梁

      

      团队坚持德育为先,通过“三个老师”制度和“本科生导师制”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设“院士公开课”,每个开学季丛斌院士都会为新生带来开学第一讲,为学生扣好大学的第一粒扣子。



      课程建设成效显著,建有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1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省级线下一流课程2门、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坚持高标准开展育人实践,团队中涌现出一批优秀教师。青年教师获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1项、全国高校法医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团队在教学工作中注重不断探索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改革与研究成果丰硕,主持省级教改课题3项,发表教学论文10篇,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主编的《法医病理学》获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主编国家规划教材3部、副主编和参编10部。


      团队坚持五育并举,实施“六个一”育人模式,即:一片爱心、一张书单、一项运动、一个爱好、一门技艺、一生受益,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养成终身阅读、热爱运动的良好习惯,热爱劳作的勤劳品质,以及具有高尚情操的兴趣爱好,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校本科生获全国法医学本科技能竞赛一等奖1项、国家级医学虚拟实验仿真大赛卓越奖1项、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铜奖3项,大学生“挑战杯”省特等奖1项、省一等奖1项、“创青春”河北省大学生创业大赛三等奖1项;获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性项目23项,本科生发表学术论文17篇。多名毕业生获得公安部或最高检察院嘉奖,参与破获“甘肃白银连环杀人案”的3名毕业生记三等功。


      创新引领  取得重大突破


      在法医学实践中可见因遭受严重不良应激原刺激而导致精神行为障碍甚至死亡的情况,但缺乏客观的、准确的鉴定指标是目前法医学面临的难题。丛斌院士带领团队在国际上率先开展应激原引起的组织细胞损伤及其死亡参与度的分子机制研究,提出应激原可作为独立损伤因素参与死亡发生,创新了法医病理学成伤理论,为解决复杂死因纠缠的疑难案件提供了科学依据。



      DNA以其高度的个体特异性和证据稳定性,被视为“证据之王”。当法医DNA鉴识技术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时,团队即开始了相关研究。聚焦法医疑难生物检材身份溯源难题,如同卵双生个体鉴识、复杂亲缘关系鉴定、疑难生物检材分析等技术瓶颈,法医物证研究团队研发了DNA甲基化、线粒体基因组单分子测序、快速突变Y染色体STR的多维度检测体系,区分同卵双生子的效能达100%,有效解决了同卵双生子个体鉴识难题。构建了多个NGS高效能检测体系,研发了国内首个多功能亲缘指数分析软件,攻克了复杂亲缘关系鉴定关键技术,实现了身份溯源疑难案件精准鉴识目标。


      毒品问题是威胁个人身心健康、地区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法医毒物研究团队从非编码RNA角度入手,深入研究了毒品成瘾的表观遗传学机制,研究成果为毒品成瘾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分子标志物和干预靶点。


      在学科建设方面,团队创立了“法医法学”交叉学科,主编了全国统编教材;丛斌院士经过近10年研究,廓清了“法医学”概念,构建了法医学学科理论和技术体系,新的“法医学”概念被收录在最新的第三版《中国大百科全书》中,促成法医学成为国家一级学科。


      近五年,团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3项、优青项目1项、面上项目20项、青年基金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7项,省杰青2项、省部级项目35项;获得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1项、河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242篇,其中SCI收录175篇;主编专著6部;获授权专利13项、著作权3项;获河北省优秀博士论文2项、优秀硕士论文4项。


      成果转化  服务司法建设


      近年来,团队依托本学科的法医鉴定中心面向京津冀提供高质量法医鉴定服务,并将科研成果转化应用解决400余件疑难案例,为刑事侦查、民事案件的审判提供了重要证据,解决了多起轰动全国的大案要案,受到最高人民法院高度赞扬,为维护司法公正做出重要贡献。



      知法懂法方能守法敬法,依法维权。团队着眼百姓民生,选派优秀成员积极开展科普宣传,为群众提供法律科普讲座,获河北省科普讲解大赛三等奖1项。《小细菌 大世界》丛书获全国优秀科普图书奖。


      丛斌院士主导的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完成了4万多字的“中国法医科学发展战略研究报告”,直接上报国务院和相关部委,为国家制定法医学发展政策提供重要依据。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如今,这支由院士领衔,具有国际化视野、老中青梯队人才相益互补的教师团队紧抓新的机遇,笃行创新,砥砺前行。(图文 / 河北医科大学法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