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成果
当前位置:首页 >评奖评优 >教育成果

国家急需背景下儿科研究生培养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发布时间:2019-03-07  来源:中国医药学研究生教育网     浏览:786    分享:

国家急需背景下儿科研究生培养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7年医药学研究生教育成果奖二等奖

项目名称:国家急需背景下儿科研究生培养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成果完成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成果完成人:赵晓东 李廷玉 魏光辉 李秋 罗庆

2.png

重庆医科大学

3.png

儿科学院

 作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及国家唯一儿科住培示范基地,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院以服务“健康中国”战略需求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充分发挥医教研综合优势,积极开展“医教协同”和“科教协同”体系建设,不断探索“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儿科医学人才培养新途径和新模式,致力于培养国家急需的高素质儿科医生和具有创新能力的儿科师资,引领了我国高层次儿科医学人才教育的改革发展,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背景与改革动因

 1、国家急需背景下担负培养儿科人才的社会责任

 目前我国每千儿童的儿科医师数为0.43,儿科医师缺口保守估计达到12.64万。《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指出要加快全科医师和儿科医师的培养。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院拥有首批国家四个儿科学重点学科之一,最早成为儿科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稳居复旦大学最佳医院排行榜儿童医院第三位,北京大学中国最佳临床学科儿科第三位。面对国家需求,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院作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儿科人才培养基地担负着培养儿科人才的社会责任。

 2、需求导向下探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分类培养新模式

 国家急需两类高质量的儿科人才:一是各级儿科医师;二是各教学单位儿科师资。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院探索了学院-导师-研究生三个维度形成一个研究生培养质量共同体的“三维一体”研究生培养新模式。为培养两类人才,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院创新了研究生分类培养新途径:一是发挥中国唯一的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优势,探索“更加突出实践能力”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培养合格的儿科医师;二是充分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优秀单位的有利条件,培养“更加突出创新能力”的学术学位研究生,培育教学单位儿科师资潜在资源。学院利用医教研综合优势,突出医教和科教协同,已初步践行“一个核心,两个并重,三方受益,社会满意”的研究生培养新模式

4.png

重庆医科大学儿科研究生培养新模式

二、问题和解决方法

 1、以质量为核心打造学院-导师-研究生“三维一体”培养模式

①第一维度:改革分散管理模式,实行统一规范的过程管理

问题:如何解决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相对轻视“过程”监管?

方法:逐步建立院系统一规范的研究生过程管理新模式。


      对于专业学位,学院统筹安排住培轮转,强化院系统一组织与监管,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完全接轨。对于学术学位,改革以往以导师为主导检查研究生开题和中期的传统模式,创新以院系为主导统一邀请专家审核开题、中期、实验记录检查。院系过程检查结果与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等评优评奖关联,完善分流淘汰机制。


5.png

 开题、中期汇报

6.png

实验记录检查

7.png

临床教学督访

8.png

临床技能考核


②第二维度:打破导师终身制,强化导师责权统一

问题:如何明确导师责权、激活遴选评估机制、完善激励机制?

方法:打破导师终身制,强化导师责权统一的导师管理新机制。


      首先,加强研究生导师培训,牢固树立“第一责任人”意识;第二,建立导师评估体系,实行业绩动态评估,打破终身制;第三,严格年度考核,考核结果与招生挂钩;第四,考核指标纳入导师科室的目标考核;第五,业绩作为职称评定指标,健全导师津贴制度等系列导师管理新机制。

③第三维度:以研究生为本探索德才兼备儿科人才培养新方法

问题:如何体现以研究生为本,做好研究生德育工作?

方法:探索思想教育与综合考核、研究生考评与导师考核、人文教育与经济奖励“三结合”的新途径。


      一是注意思想教育的形式丰富,既有课程教育、学术讲座,也有团队活动、社会实践,注重职业自豪感与忠诚度培养;二是加强文化建设,打造品牌活动;三是研究生德才考核结果,与自身考核相关的同时,纳入导师和导师所在科室的目标考核;四是动力和压力并举,将思想政治考量指标纳入奖学金评定体系,实现差额化的经济奖励。

9.png

学风建设

10.png

医疗援藏

2、专业和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并重探索分类培养体系建设

①创新专业学位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的“医教协同”体系建设

问题:如何培养会看病的儿科医生?

方法:创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培养模式。

      发挥国家“住培”示范基地优势,以自主知识产权《基于形成性评价的住院医师教育模式》和儿科特色课程建设两个抓手,建设基于实践能力为主的儿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新体系,实现专硕在临床培训上与“住培”学员同质化,同时聚焦临床科研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

11.png

“基于形成性评价住院医师教育实践平台”著作权授权

②完善学术学位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的“科教协同”体系建设

问题:如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儿科师资?

方法:营造高水平学科环境与精细化管理结合的新体系。

      一是“土壤”,锻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等高水平平台环境;二是细化管理制度,研究生层面包括实验室平台登记、考核、请假备案、实验记录检查等,实验室老师层面包括老师考核、实验记录本审签等;三是“营养”,打造研究生实验理论课、实验技术课和示教等课程体系;四是落地的绩效考核。

12.png

“科教协同”突出创新能力培养


三、创新点

     1、以问题为驱动,打造质量为核心的“三维一体”儿科研究生教育管理新模式

     探索实施学院统一规范的过程管理、导师责权统一打破终身制、研究生为本培养德才兼备儿科高层次人才的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

     2、以需求为导向,探索“两个并重”的儿科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分类培养新途径

     以自主知识产权住院医师教育模式和儿科特色课程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以国家重点学科建设为依托,凝练具有“科教协同”优势的平台-制度-课程-考核结合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新途径。

 


  四、成果应用、推广及贡献

 1、学院、导师、研究生三方受益,受到校内、外关注并逐步推广

 研究生培养新模式使学院夯实主体责任到位不越位,研究生质量跨越式提高;导师履职主动站位不缺位,获得学术和经济效益;研究生德才同时进步,体会“有为才有位”,受到用人单位“争抢”。该模式受到校内、外关注并逐步推广,尤其得到儿科教育界的高度认可。

 2、服务国家需求,培养急需的高层次儿科人才,社会满意度高

 每年为国家培养了数量最多的儿科高层次人才,以2015年度为例,培养的儿科研究生占全国比例为硕士招生57.7%,在读58.8%,毕业50.9%;博士招生18.5%,在读22.4%,毕业14.4%。研究生就业率连续保持100%,并快速成长为单位骨干。近年来用人单位往往提前一年以上来学院招新,以缓解西部、全国儿科人才匮乏的窘境。

 3、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促进学科建设和全国儿科事业发展

 以“医教协同”培养专业学位实践能力,研究生执医考试通过率和住培结业率均为100%;“科教协同”培养学术学位创新能力,研究生发表3分、5分、10分以上高水平论文从2011年的7、2、0篇增加到2016年的26、7、2篇。在保证儿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促进学科建设,为我国儿科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

13.png

重庆医科大学儿科人才培养模式推广

    作者来源:重庆医科大学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