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学位博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1059针灸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

发布时间:2024-02-18  来源: 未知     浏览:41    分享:

1059  针灸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


       (一)获本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学术道德

       严格遵守学术道德规范,了解法律法规、技术规范、传统文化、人文道德、知识产权、医学和动物伦理学等相关知识。严格遵循以下基本准则:秉承严谨求实、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恪守学术道德,维护学术诚信,遵纪守法。不得伪造、编造或篡改研究成果、实验数据、引用资料,不得有抄袭、剽窃他人研究成果等其他学术不端行为。

       2.专业素养

       具备良好的中华传统文化素养和人文道德观念,对针灸发展史有较好了解;掌握扎实的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运用所掌握的临床医学理论知识和方法规范地进行医疗活动;具备较好的表达能力和医患沟通能力;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科研能力, 能够学习传承针灸名家学术思想;能维护本领域知识产权,具备人体试验和动物实验的伦理学知识。

       3.职业精神

       热爱针灸事业,具有浓厚兴趣和不懈探索的精神;具有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具有勤思善学、不断提升专业能力的职业态度。重医德、有仁心,能把关爱患者、维护 人类健康作为己任;尊重生命,具有奉献精神;有相关法律法规意识,熟悉医患的权利和义务, 能维护患者利益与自身合法权益。


       (二)获本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1.基础知识

       能够较为全面地掌握针灸领域的基本知识,并具备现代科学技术创新理论和方法、现代信息技术、数据分析处理等相关知识。了解中国古代哲学和传统文化;能阅读和简单注释古代文献; 掌握一门外语,并具有文献综述与分析能力;掌握临床科研设计方法。

       2.专业知识

       掌握本专业领域临床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解决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能力;掌握卫生防疫与疫情报告程序;了解本领域国内外发展动态,并具备针灸临床文献综述与分析能力; 掌握针灸临床科研设计方法。


       (三)获本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应接受的实践训练

       应与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机融合,课程设置应涵盖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本要求,强化临床实践课、临床操作性训练课程以及现代医学基本技能课程学习。实践训练包括临床能力训练、科研能力实践及考核。

       1.临床能力训练

       遵循针灸人才成长规律,重视针灸师承与名老专家经验传承,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设置“通科轮转”与“专科培训”两个阶段;“通科轮转”阶段设置为21个月,主要以轮训中医各科为主,培养中医临床工作能力;“专科培训”阶段设置为12 个月,以提高针灸推拿优势病种的诊疗能力为主,强化专业知识和针灸临床技能。

       此外,第一阶段通科轮转期间,熟读至少2本中医经典著作,如《灵枢》《难经》等,掌握常见针灸推拿治疗技术的临床运用,并提交学习体会。第二阶段专科训练期间,熟读至少1-2本针灸经典著作,如《针灸甲乙经》《针灸大成》等,掌握常见针灸推拿治疗技术的临床运用和常见病的针灸诊疗,提交学习体会,并在导师指导下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实施与撰写。跟师学习期间,可依据导师培养特点,采用门诊学习、一对一传授、病例分析等多种形式总结导师临证经验、学术思想以及诊疗思路。其中跟导师门诊周期不少于6个月,每周不少于2个半天。同时,穿插开展讲座培训,主要通过参加专题讲座、学术报告、病例讨论、名师讲堂、会议交流、教学演讲、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以获取临床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并锻炼良好的语言表达水平,每位研究生在读期间参加此类培训不得少于9次。在此基础上,应参加至少72小时的社会实践活动,可采用义诊、调研、科普教育等多种形式。

       训练的形式主要有:管理病床,跟随上级医师及导师查房、临诊、门诊和住院病历等的规范化书写,经典著作、导师经验学习方法的训练,参加各种专业讲座、病例讨论、学术会议、社会实践等。

       2.科研能力训练

       在读期间应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收集、病例观察、医学统计、循证医学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临床科研思维和分析运用能力。

       3.考核

       临床能力考核包括执业医师考核、出科考核、中期考核、毕业考核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核。主要考核硕士生是否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1)出科考核

       考核要求:考查研究生是否按照培养方案完成各轮转科室的要求,是否掌握了该科室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是否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

       考核方法:研究生每转完一个科室后,应对本人完成的工作量及工作质量做详细记录和自我小结;科室负责医师对研究生进行临床技术及理论知识的考核和病历检查,并写出对研究生在临床能力、服务态度、工作态度等方面的评语。

       研究生的出科考核由所在规培基地组织实施,具体由各二级学科及轮转科室负责。

       (2)中期考核

       考核要求:考查研究生是否按照培养方案完成学习计划、是否获得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证。

       考核方法:第四学期末考查、评估研究生的课程、论文完成及进展情况、执业医师资格证获得情况。中期考核由规培基地组织实施。

       (3)毕业考核

       研究生在申请毕业考核前,应完成培养计划所要求的全部学位课程的学习并考核合格,提交本人全部转科考核成绩及有关材料,经审核合格后方可参加毕业考核。

       考核要求:按照专业培养方案要求,考查研究生是否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否独立处理常见病,是否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考核科目:临床思维、临床技能操作、专业知识等。

       研究生毕业考核由规培基地或相关临床医学院统一组织实施。

       考核不合格者,需参加补考。每项考核只允许补考1次。如仍未通过考核,则予延期毕业,于次年跟随下一届毕业生重考。

       (4)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核

       考核包括理论考核和临床实践能力考核,两项考核均通过视为通过结业考核。


       (四)获本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1.获取知识能力

       能运用文献检索、数据库检索等工具查阅古今文献;具有从社会实践调查、科研活动和学术交流等各种途径中有效获取专业知识和学术信息的能力。具有熟练阅读针灸古典医籍和外语文献的能力。具备搜集、整理、分析文献或医案的能力。

       2.临床处置能力

       能运用针灸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对患者病情进行系统观察,运用针灸思维对患者病情进行综合分析;掌握针灸推拿常用方法及技法,掌握毫针手法及古典针法操作;掌握各种艾灸、拔罐方法,特种针具刺法,特定部位刺法,以及腧穴特种疗法;了解针灸技法在国内外运用概况及研究进展;掌握针灸技法临床应用及科研方法;具有正确采集患者信息和规范化书写门诊和住院病历、以及如实进行病程记录的能力;具备较强的与上级医师及患者沟通能力;具备应用针灸推拿 等非药物疗法诊治临床专业领域的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危重病症的能力。

       3.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

       具有较强的疑难或复杂病例的分析和诊治能力。能够发现临床医疗过程中的差错或问题,并具有分析、协调与处理的能力;具有对疾病诊断与治疗结局的辨识能力。

       4.组织协调能力

       具有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在医疗、政治或文化活动中具有组织、联络、沟通和协调的能力,具备良好的语言和交流能力;具备沟通和协调医护、医患关系的能力。

       5.学术交流能力

       能够熟练地在交接班会议中报告病例的诊断和处理意见;具备流利报告本人或他人研究成果和现场回答问题的能力;有与国际友人或学者口头交流和文字沟通能力。


       (五)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1.选题要求

       应来源于临床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临床的实际需求,以解决临床问题为导向,以临床研究为重点,体现针灸诊治特点,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较好创新性。选题范围需与导师专业领域一致,鼓励与专业最新进展密切相关的自主选题。

       2.学位论文形式和规范要求

       (1)学位论文形式:必须体现针灸学科特点,并能够展示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对研究问题进行系统科学分析讨论,提出解决办法并实施,取得实际成效,鼓励在此基础上对针灸专业领域知识进行提炼创新或对有确切疗效的针灸推拿疗法进行效应机制的探讨、作用原理的解读。学位论文应反映研究生运用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是专题研究报告类、案例分析类、方案设计类、产品设计研发类等。

       (2)学位论文要求:论文作者必须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和科技诚信原则。学位论文必须由研究者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与他人合作完成的学位论文需注明作者在其中的贡献度和具体研究内容;研究资料和数据具有可溯源性;无抄袭、剽窃、伪造等学术不端行为;对于引用他人的研究成果和技术资料,必须加以标注或重点说明;凡临床研究报告论文中涉及研究对象隐私和权益等问题,应予以保密或征得对方知情同意后方可以公开;对涉及国家机密和尚不能公开的研究结果,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并注意知识产权保护;学位论文要求做到立题依据充分,研究设计合理,研究内容具体,研究目的明确,具有针灸理论意义或针灸临床应用价值;研究方法规范、合理;统计及分析方法正确;数据真实,思路清晰、结构合理、文字顺畅、数据翔实、结论可靠。

       (3)学位论文体例:学位论文由研究报告和附录两部分组成,研究报告是论文的主体。学位论文除封面由各学校统一确定外,一般按照封面、原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声明、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录、缩略语/符号说明、正文、致谢、个人简介和学术成果、附录等依次构成,其中正文部分包含前言、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讨论、结语或小结、参考文献等要素。附录部分包含文献综述和其他相关资料,如数据、图表、调查问卷或方案、临床轮转科室和参加相关考试情况等。学位论文字数应不少于1.5万字(符)。

       3.学位论文水平要求

       (1)科学性:学位论文可为专题研究报告类、案例分析类、方案设计类、产品设计研发类等,无论采取何种形式,都应反映作者运用所掌握的针灸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方法进行设计、分析和研究,解决针灸临床专业领域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研究内容和方法应具有科学性。

       (2)实用性:A.专题研究报告类学位论文必须目的明确,方法可靠、统计正确,无论研究结果阳性程度如何,都应如实报告并判定对临床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对研究结果阴性的学位论文要认真分析、反复查证,提倡和鼓励真实地报告在临床研究过程中的教训和阴性结果。B.案例分析报告类论文要求作者立足针灸专业领域,针对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案例,科学规范地运用专业知识、针灸理论与临床思维,应用针灸或中西医结合研究方法对该案例涉及的临床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分析研究,以探寻共性的客观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临床问题的方案,论文应该具有较高的临床实践应用价值或学术价值。C.方案设计类学位论文应瞄准针灸临床需求,从临床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研究目的提出设计设想,科学设计研究方案,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或改进临床效果,并对本专业的临床相关问题提出基于研究设计的前景展望。D.产品设计研发类论文应通过产品设计研发,解决针灸临床专业实践中的关键和疑难问题,使高层次的针灸临床专业研究更有效地服务于临床专业发展,更有效地指导临床专业实践活动。

       (3)创新性:学位论文应具有较好的创新性或新颖性,其创新性可以是一种方法、一种理论、一种思维、一种技术或一种新发现的结论,对针灸专业实践有一定指导意义,在针灸专业领域有一定理论价值,并能够促进针灸专业领域实践和针灸理论的发展。创新性可以是原始创新、 集成创新,无论何种创新均需在论文明确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