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学位类别简介

1051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类别简介

发布时间:2024-02-18  来源: 未知     浏览:122    分享:

1051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类别简介


       (一) 专业学位类别概况

       医学是为恢复、维护、增强人的健康而发展出的兼具科学、人文和社会属性的学术体系。随着人类对健康认识的不断加深,促使医学从以疾病为中心到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型,健康的定义已由传统的“没有疾病”发展为“人的一种良好生命状态,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及环境健康四个方面”。广义的临床医学即为医学,目的在于维系人类自身的价值,保护自身的生产能力,而狭义的临床医学主要关注个体健康照护,侧重恢复、维护、增强个体的健康。

       从临床医学发展历史来看,早期的临床医学仅仅是对疾病现象的观察和尝试性治疗的总结,即天然和本能的经验医学。而后人们将物理学的原理用于体格检查,设计出如听诊器等简单工具,形成了体格检查的视、触、叩、听等方法。随着解剖学研究的深入,血液循环系统的发现,特别是显微镜、X射线等技术应用于临床诊断,临床医学在疾病的认识和研究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以青霉素的发现和磺胺等抗菌药物化学合成为代表的生物学、化学研究的突破以及工业化时代的到来,使疾病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改善。无菌概念的形成和发展,麻醉药品的研发与使用为手术治疗奠定了基础,外科学得到了长足发展。进入20世纪70年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io-psycho-social medical model)逐步取代传统生物医学模式,从生物、心理及社会的角度全面理解人的生命、健康与疾病。到了20世纪90年代,循证医学带来了临床医学又一次新的变革,在医疗决策中将临床证据、个人经验及患者的实际状况与意愿三者紧密结合,制订出科学的防治策略,以达到治疗疾病、促进健康、提高人体功能水平与生命质量的目的。

       随着对人类生命与健康规律的认识趋向整体,对疾病控制策略的建构趋向系统,临床医学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即走向“4P”( 预防性Preventive、预测性 Predictive、个体化Personalized、参与性Participatory)医学模式。具体表现在,转化医学正努力在临床实践与基 础研究之间建立更为直接的联系,进而促进实验医学研究成果的临床转化。基因组学、蛋白质组 学和代谢组学等新兴学科致力于开启“精准医疗时代”。生物新材料、新试剂和新技术等也为疾病的有效防治提供积极支持。

       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设置与发展来看,为了完善我国医学学位制度,加速培养临床医学高层次人才,提高临床医疗队伍的素质和临床医疗工作水平,促进卫生事业的发展,以适应社会对高层次临床医师的需要,我国于1998年开始设置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以临床岗位胜任力为目标,具有博士和硕士两个层次。首批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2个。历经20余年发展,截至2021年11月全国共有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19个。经过20余年不断的探索和发展,逐步理清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的分类培养目标,探索了研究生分类培养的途径。尤其是在教育部、卫生计生委等六部门《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教研〔2014〕2号)中明确了构建以“5+3”(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3年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为主体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确立了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规范化培养的路径。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63号)明确提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化、规范化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0〕34号)进一步明确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发展方向,对加快建成具有中国特色、更高水平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提升医学教育服务卫生健康事业的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 专业学位类别内涵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专业素质,能独立承担本专业领域疾病诊治工作,且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具备从事临床工作执业资质和临床科学研究能力的高层次临床医生。目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涵盖了内科学、儿科学、老年医学、神经病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皮肤病与性病学、急诊医学、重症医学、全科医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外科学、儿外科学、骨科学、运动医学、妇产科学、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麻醉学、临床病理、临床检验诊断学、肿瘤学、放射肿瘤学、放射影像学、超声医学、核医学、医学遗传学等领域。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须有明确的办学目标,具备较高临床医疗水平、较强的临床科研能力及临床教学能力,研究生培养质量应满足医疗卫生行业发展及社会需求。应拥有一支专业素质高、教学经验丰富、规模和结构合理的临床专任教师队伍和相应的学科领域的骨干教师团队。具有能满足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教学、科研、实践设施,具有较高的临床科研水平和较强的研究能力。培养单位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录取、培养方式及学位授予符合国家政策法规,教学档案齐全真实。能够按照《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设置课程体系,并制定教学大纲,课程能够覆盖医学主要领域。治学严谨,注重医德医风建设,对学术不端行为有行之有效的监督惩治措施。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训基地主要是指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培训基地均应设置在当地符合条件的三级甲等医院。培训基地内的教学资源应能够满足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临床资源、教学资源和教师资源,有利于形成教育教学优势,推动实现研究生培养的过程规范、结果同质。临床资源包括:医院的床位数、手术量、门急诊量、技能操作、临床病历、辅助 检查资料、医疗评价体系等;教学资源包括:临床培训课程、教室和示教室、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教学网络平台、图书与资料、教学研究、教学评价体系等;教师资源包括:教师及导师、专家委员会、教师评价体系、教师培训体系等。

       按照医教协同有关政策要求,所有新招收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同时也是参加住 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其临床培养按照国家统一制定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进行。 因此,学位培养点须具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资格方可培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的附属医院应有住院总医师制度,并具有开展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能力和条件。


       (三) 专业学位类别服务面向

       医教协同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加强医学人才培养,是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基础工程,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保障。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与职业面向各级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高校/科研院所、医疗保险机构等临床医学专业领域。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培养遵循医学人才培养的一般规律,顺应“生物-心理-社会” 医学模式和“预防-医疗-康复-保健”医疗模式的发展趋势,为服务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培养合格的医疗人才。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要求研究生能够独立处理本学科领域内的常见多发病,要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机衔接,获得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须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毕业研究生可直接参与临床工作。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要求研究生熟练地掌握本学科的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具备同年资专科医师水平。

       职业能力主要是培养医学生成长为医生的临床综合能力,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对岗位胜任力的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职业精神,遵守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在职业行为中富有责任心与人文关怀,展现尊重、诚信与伦理道德;二是医学知识,扎实掌握临床医学及相关学科基础知识,具备临床资料综合分析性思维,并能有效应用于临床实践;三是患者照护能力,为患者提供全面、准确、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解决健康问题和健康教育,有能力保障多名患者的床位管理,合理有效使用医疗资源;四是人际沟通能力,与患者、家属及团队成员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高效解决患者医疗问题;五是团队协作及管理能力,能够融入团队,必要时能够推动团队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对人员和资源进行组织、计划和调控的能力;六是自我学习,基于临床实践,进行系统性、思考性自我学习,帮助自我提高,并基于学习推动临床工作改革;七是科研能力,从临床需求出发,具有科研意识并掌握临床科研方法,能够参与或独立开展科学研究指导临床实际;八是教学能力,具有教学意识,能够主动向其他医疗人员、患者及其家属、 社会公众进行医学及科普教育。


       (四) 培养目标

       1. 硕士学位培养目标

       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坚定的政治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纪守法,积极为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建设做贡献;系统掌握临床医学知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相关的人文社科、自然科学知识,了解并掌握本学科的最新进展;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 能独立处理本学科领域内的常见多发疾病,具有一定的临床教学能力;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具备良好的人文精神;具备系统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和技能,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能在导师指导下完成课题研究;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治学的科学作风,恪守学术道德, 遵守学术规范;熟练掌握及应用一门外语;具有较好的交流、合作和表达能力。

       2.博士学位培养目标

       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坚定的政治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纪守法,积极为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建设做贡献;系统掌握临床医学知识,具有坚实的专业基础理论 知识,对于与自己研究相关的重要理论、核心概念及其历史脉络,有透彻了解和把握;具有较严 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地掌握本学科的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具有较好临床教学能力;具有厚实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具备良好的人文精神;具有独立从事本专业科学研究的能力,在某一领域或者方向有深入研究,在临床医学科学和(或)专业技术上有创新性成果;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治学的科学作风,恪守学术道德,遵守学术规范;精通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听、说和写作能力;具有较好的交流、合作和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