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生理学》课程介绍
开课院校:福建医科大学
《心血管生理学》是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1985年开设的一门传统的硕士研究生课程,至今已有33年历史。课程负责人林默君教授现任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是福建省教学名师,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主任,省精品课程《生理学》课程负责人。课程团队中授课教师的知识结构涉及心血管生理学研究的多个方向,师资配置科学合理,团队中还有擅长制作动画和视频的生理学教师,可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实时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科学性强的动画和微课供教学使用,受到国内同行专家和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福建医科大学研究生院提供
基于心血管功能研究领域的快速发展和对研究生科研素养能力日益提高的要求,本课程以培养心血管功能研究专业技能训练为核心,将线上线下教学方式充分结合,建立了以启发学生科研思路为导向,实践与科研相结合的培养体系。课程设置依据科研转化教学的思路,重视实验教学,增加网络补充教学,并以研究性实验为主导。主讲教师依据研究背景开展理论教学、以学科研究主流技术方法为主体开展实验教学,对拓宽学生在心血管生理学领域中的知识和操作技能有重要作用,多年来除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等基础专业外,本课程也受到内科学、外科学以及麻醉学等临床专业研究生的喜爱。
本课程70学时分为理论教学(24学时)与实验教学(46学时)两部分,理论教学包含血管功能、心脏功能和心血管功能调节三大模块。实验教学以培养学生操作技能为基础,锻炼科研思路和素养为首要,按“整体-器官组织-细胞”水平的心血管功能研究思路,由易到难、选择了18个相互独立,又密切关联的实验项目,具体工作流程如图1。
图1 整体-器官组织-细胞水平心血管功能研究流程和主流技术
模块1模型制备:①②; 模块2心脏和血管张力:③④⑤; 模块3:细胞功能:⑥⑦⑧⑨⑩
本课程理论课分为线上线下两部分,课上重点介绍心血管功能相关前沿知识,课后通过教学平台上富媒体资源,使得学生对理论知识深入理解和消化。在实验课上结合心血管病机制研究,应用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组织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的同时开展小组研讨交流。线上还有全部18个实验项目的微课视频(图2和图3),及部分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图4),通过实验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实验技术,又明确了心脏、血管和不同细胞间的功能差异,为今后的研究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图2 实验项目富媒体资源-微课样例1
图3 实验项目富媒体资源-微课样例2
图4 实验项目虚拟仿真资源-样例
文 / 福建医科大学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