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为教学带来新的挑战,为保障研究生教学工作平稳进行,各校纷纷把课程从线下转到线上。重庆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在“标准不降低、学习不停顿、研究不中断”的原则下,迅速制定延迟开学期间研究生培养工作方案,2月10日在线正式开课。
潜心教学,办好“空中课堂”
利用现有平台。研究生院为保证“停课不停学”,通过超星网络学习平台、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和全国医科院校研究生院联盟共建SPOC课程网络教学平台为在校研究生开设网络课程,涉及科研能力训练、人文素质培养、生命科学理论和职业需求导向等多种内容的必修课和选修课,近6000名研究生参与了网络课程学习。
发掘优秀讲座。为帮助研究生更好地开展科研选题、文献阅读、论文写作、学术研究等工作,提高文献管理、阅读思考和写作表达的能力,增强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的意识,培养良好的学术思维和科研习惯,研究生院在教育部推荐的爱慕课、学堂在线、人民网、人卫慕课等优秀网络资源发掘高品质讲座向研究生公布。
开设在线课程。在超星网络学习平台和学校网络教学平台的支持下,10门公共选修课率先尝试线上课程教学方式。为保证老师首次线上课程教学质量,在老师教学的过程中,研究生院做到为老师全天候服务,及时听取反馈意见,和老师分享线上教学的经验。
为解决研究生网络学习中的困难,研究生院党总支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教职工党员与部分湖北籍研究生党员视频“心连心”。当了解到部分湖北籍研究生手机流量已不足、部分研究生家里生活物资比较缺乏时,研究生院教职工积极捐款,及时为部分研究生充取手机话费和流量,邮寄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助力每一位学生学习不掉队。
以往老师们都是利用教科书、PPT等传统教学材料进行课堂面授,现在突然转变为线上教学,而且时间紧迫,这对授课老师是一个不小的考验,但老师们没有抱怨和退却,努力熟悉平台,掌握线上教学技术、构思课堂组织,并作了多种预案,确保线上教学顺利开展,线上线下教学等质同效。
由外国语学院杨占教授等主讲《国际生物医学交流用途英语》,第一次上课时,由于硬件和网络等原因,学生反映视频效果不理想。于是,杨占教授临时放弃视频播放而改用直播,收到了不错的效果。课程既有丰富视频讲解,也有讨论和问答。同学们利用超星平台积极与老师互动,回答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困难和疑问,气氛丝毫不逊于课堂教学。杨占教授说,无论使用何种方式,我们应该传授的知识和技能,一定要毫无保留地传输给学生。
用心学习,相聚“空中课堂”
延期开学期间,研究生遍布全国各地,有的研究生家住城镇,有的研究生家在乡村,有的还在临床一线轮转,网课把他们紧紧连在了一起。数千名研究生积极响应学校安排,纷纷加入各个课程学习群、下载网课课程的客户端、定好闹钟,随时关注群消息。
《重点传染病防治》是由重庆医科大学开设的SPOC课程,由第二临床学院院长任红教授主讲。该门课程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受到了研究生的热捧。儿科学院硕士研究生刘茂艳说,这门课程系统性地讲解了传染病的防控攻略并重点列举了一些常见传染病,例如不明原因发热的鉴别诊断,这正和目前的疫情息息相关。SPOC课程设计十分合理,一个章节分成了若干小节,每一节持续时间几分钟到十来分钟,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每一章节末尾还有总体的章节测试,让我们能够清晰了解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在新冠肺炎防治中,中医药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医药文化学》是中医药学院面向全校硕士研究生的一门公共选修课,由洪蕾教授主讲,目前已录有视频70多个。课程还开设了特色园地、教改园地、展览园地,均可帮助研究生更好的理解和学习。研究生通过平台教材、PPT、视频先自学,然后通过平台签到与腾讯重点辅导qq互动,结束时有调查表与当堂测验。教学方法以课堂讨论为主,力求使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根据内容需要可以采用指导阅读和组织讨论等方式。
硕士研究生陈晓林说,从刚开始的新奇,到中途的抱怨、磨合,再到现在的欣然接受,过程稍微有些曲折,但这个过程极大的锻炼了我们的自学能力和自律性。作为学生,在这个特殊时期没有能力上疫情一线治病救人,但是不断克服自己的惰性,认真高效完成网课学习是我们一定能够做到的,而这事实上也是我们支持这场持久抗争的最好方式。
疫情仍未结束,“空中课堂“的内容越来越丰富。与老师、同学们的沟通和反馈,研究生院及时发现问题,不断调整和改进。工作中,研究生院的老师们在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学到很多新知识、新技能,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疫情中,教与学在成长。 图文 / 重庆医科大学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