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国家安全有哪些吗~
国家安全涉及16个大领域
与大家的生活息息相关
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
危害着人民生命
成为人类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安全问题
为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和新时代人才培养
带来了全新挑战
筑牢城市安全底线,保障群众生命安全
作为特大型城市的上海,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重要的城市安全底线。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为城市公共安全带来了全新挑战,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都是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硬仗中,上海用一道道防线打出组合拳,从入沪通道、社区管控到医疗救治,构筑三道防护圈,夯实城市公共卫生安全治理之路。从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居家(集中)隔离措施实施以及违反防控措施的处置等等问题,上海皆做到有法可依,法制先行有序推进,并积极开展相关立法和制度研究。城市应对各级公共卫生事件,需要灵敏、广泛的监测与预警应急“触角”。上海发热监测哨点布局将持续张开,以此基础,织密织牢一张城市公共卫生安全防控网络,建立完善智慧化的公共卫生安全预警多点触发机制,呵护城市居民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
树立“大公卫”理念,引领全球健康治理
此次疫情中,面临多重疾病威胁并存、多重健康影响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公共卫生体系也应该建立从狭义的“疾病预防控制”到广义的“全健康(One Health)卫士”概念。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上海预防医学会会长、中国-WHO新冠肺炎疫情联合专家考察组成员吴凡教授在采访中提到, 我们可以把“大公卫”理解成“社会为维护公众健康而采取的一切群体性行动”。这里面有两个关键点:“维护公众健康”和“群体行动”。例如,对于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关注的不是个体层面的“病”和“治病”的技术,而是聚焦群体层面的“疫”和“成疫”的根源。
我们要认识到,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仅仅是公共危机的一种,医疗卫生系统仅仅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从此次战“疫”来看,大系统的整体作用远远大于子系统的作用。控制疫情需要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信息的整合,共同实现最优效果。正如最近在《自然》杂志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所强调的:这需要整合许多学科,不仅有流行病学,而且还包括社会科学、研发、外交、物流和危机管理。这一系列公共卫生安全体系的背后,正是“大公卫”理念的体现。
“大公卫”涵盖了社会、经济、文化、自然等所有影响人群健康的领域,因此应该将更多领域的专家纳入进来,包括法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危机管理专家、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专家、规划师、气象学家、媒体从业者等等。从这个趋势看,健全中国公共卫生体系应该从理念到人才进行全方位“升级改造”,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引领全球健康治理。
时代机遇与挑战,全方位培养复合人才
这次疫情是人类面临的全新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对当前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吴凡教授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人才培养策略及路径分析》一文中指出,一个强有力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涉及顶层设计、制度保障、法治制约、产业发展、社会协同等方方面面,而最基础的应当是教育。教育为应急体系建设提供最根本的保障,核心是要培养能够处置各级别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公共管理者和决策者,培养能够处置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群体各类突发事件的专业人才。
以复旦大学为例,发挥综合性大学学科门类齐全、研究涉足领域广泛的优势,筹备建立“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中心”, 中心以上海医学院为依托,包括公共卫生学院、管理学院、社会学院、法学院、新闻学院、哲学学院、大数据研究院等,多学科领域交叉融合开展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探索。
中心还可与世界卫生组织健康城市合作中心、复旦大学全球健康研究所等开展国际间比较研究,同步对接国际平台,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分享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中国故事,发挥国际智库作用,提供中国解决方案。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中心”纳入“十四五”发展规划建设,目标是逐步建成上海(2021年)、长三角(2022年)和世界卫生组织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中心(2024年)。希望通过这样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造就适应全领域、具备多种岗位胜任力的精英,真正将“健康融入万策”。
所以在采访中吴凡教授指出,谈公共卫生人才的培养,就不能仅仅着眼于医疗卫生体系内部,更应放置于整个大的社会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之中。
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和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前提,它关系着民生,关系着国家稳定和社会长远的发展,维护国家安全既是国家责任也是公民责任,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共同的努力。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国泰方能民安,民安方能兴国
作为复旦学子,祖国未来
应时代之需要,担青年之使命
守护国家安全,你我有责
来源 / 复旦医学生
图 / 复旦医学生、@中国普法、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