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 >学术观点

如何让研究生会提问:把握学术训练的三个核心

发布时间:2020-09-09  来源:中国医药学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浏览:273    分享:

如何让研究生会提问:把握学术训练的三个核心

编者按

上周小编为大家推送了《为何我们的研究生提不出问题?》(点击题目即可阅读),引起师生们的热烈反响。今天小编就和大家探讨如何让研究生会提问?

提出问题是学术研究的起点,也是启动思维和探究的原动力。共鸣的背后,在于这一问切中了我国人才培养的痛点,折射出基础教育至高等教育存在的一系列复杂问题。

提问是科学探索的起点,也是学术讨论的开始。没有提问,就没有研究,也不会有知识的进展。对研究生来说,提问也同样重要,提问就意味着思考,就意味着入门。学术训练的目标,无非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但我们却常常听说,研究生提不出问题。老师面对沉默的学生或找不到研究问题的学生,总是一筹莫展。那么,研究生提不出问题,原因何在?

在大学中,提问通常涉及两种问题,一是外行型问题,二是内行型问题。所谓外行型问题,就是提问者对所涉及的领域了解不多,从外围发问。所谓内行型问题,是指专业内部的提问,提问者已是圈内人。提出外行型问题,不靠专业知识,更需要常识;提出内行型问题,则需要专业知识。对研究生来说,提不出外行问题,说明通识教育基础不好、常识不够。只要具备一定的通识知识,我们就应该具有一些高级常识。凭借常识,就可以对任何专业的问题作出基本的判断、提出问题。提不出专业问题,则说明研究生对本专业的了解有限,尚无法从专业的角度来判断专业中的事实或问题。

无论外行型问题还是内行型问题,都是问题,都有价值。但如果什么问题也提不出来,就暴露出我们研究生培养中的问题。我们当然可以从大的文化传统中去寻找根源,或从中小学教育中寻找原因,但这些理由不应当成为我们推卸“研究生提不出问题”责任的理由。研究生教育是一种学术训练,而学术训练离不开提问。如果在中学和本科中没有学会提问,那就应该在研究生阶段补上这一课。

要提出外行型问题,需要有长期的知识积累,与中学教育和本科教育关系更为密切,此处暂且不论。这里重点说说内行型问题。研究生提不出专业性问题,说明什么?

从研究生培养或学术训练的角度看,提不出问题,大约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知识层面的问题,知识太少、太浅,当然提不出问题;二是能力问题,虽然掌握了一些专业知识,但不会运用知识,不会从专业的角度进行思考,不会从课程、报告或书本中捕捉“矛盾”“模糊”之处,自然就提不出问题;三是意识问题,缺乏勇于弄清事实、敢于向权威提出不同的看法、敢于独立判断的勇气。提问的勇气当然是以前两者为基础的,但有了知识和能力,却未必有勇气,所以提问的勇气也是需要培养的。

如此看来,让研究生能够提问,就要解决以上三个层面的问题,而这三个方面其实就是学术训练的核心内容。但我们一说到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往往就想到多开几门课、读更多的书、读更专业的书,而忽视了学术训练的内涵。没有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看作是学术训练的核心内容。所以我们看到不少学位论文洋洋洒洒、鸿篇巨制,但却没有明确的研究问题。对于“提不出问题”的学生,好心的导师往往会为学生指定论文题目。但学位论文应该是学术训练的一个集中体现,是锻炼研究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学生由于接受了现成的题目就更错过了学习“提问”的机会。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一位名叫瞿旭彤的留德博士对其博士学业进行了反思。在说到博士论文选题时,他说,“撰写博士论文,最难的首先是选题。要想凭自己的有限学识找到合适题目,若没有至少半年甚至一年的彷徨与摸索,几乎不太可能。”他认为导师指定题目,固然有利于顺利完成论文,但“作者学术视野就可能相对狭窄,而且可能缺乏独立开创研究主题和确定具体问题的能力”,学术潜力不足。独立提问之难、独立提问之重要,由此可见一斑。

提问,不仅是知识和能力问题,也是一个学术文化问题。上文提到提问的勇气,其实提问的勇气是一种学术文化的表现。在研究生的学术训练中,除了知识与能力,更应当培养研究生探索科学志向、积极提问的勇气。学术训练不仅仅是读书、做课题研究,更包括刨根问底的态度和“吾爱吾师,更爱真理”的治学精神。

总之,研究生提不出问题,反映出我们研究生学术训练的缺陷。从个人方面讲,知识储备和研究能力的不足,影响了研究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从学术文化方面看,被动接受知识的心态抑制了研究生提问的勇气。应当说,研究生提不出问题,不仅是研究生自身的问题,同时也是导师和学术文化的问题。所以,改善大学学术文化,加强研究生的学术训练,是提高研究生提问能力的必由之路。

(文章有删减)

来源 / 腾讯网、新浪教育

陈洪捷 / 北京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