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线上,一路花开
——成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藏药考察记
318国道四川至西藏段,也被称为川藏线,被誉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途径平原、山地、河谷、高原草甸等多种地质环境,不同的地貌造就了川藏线上独特的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多样的高原植物。我是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药学的研究生,我校承担了国家科技部研发计划项目“藏、蒙、维等民族药资源信息化共享平台构建、品种整理及繁育保护技术研究”子课题“10种藏药品种整理与质量评价研究”,我所在的课题组承担藏药“榜间”研究。“榜间”是复杂基原藏药,来源于龙胆属多种植物的花与花枝,是一类美丽的开在秋季的花类药材,一般白花者为“榜间嘎保”,蓝花者为“榜间完保”,黑花者为“榜间那保”,杂色者为“榜间色屋”。藏药典籍《晶珠本草》记载:“仙女三姊妹化作大、中、小三种榜间,开在三秋。三花一开,诸药不得不去。”。根据前期调查及标本查阅,川藏线高原龙胆属植物丰富,我们由此开始了川藏线藏药龙胆考察之行。
本次行程主要采集藏药使用的龙胆属药用植物的腊叶标本、分子生物学样品及药材。采集腊叶标本的目的是保存植物标本以对植物进行分类学鉴定;采集分子生物学样品的目的是为了开展DNA条形码鉴定龙胆的种间的关系及为后续基因克隆、荧光定量等DNA表达产物的检测提供样本;采集药材的目的是收集不同产地、品种药材以期更加准确地评价药材质量。
2020年9月13日,经历了两天的物资准备及材料整理,大家满怀期待地前往川藏线。
第一站,成都——新都桥。根据制定的出发计划以及曾经采集的点位分布情况,我们第一天的路线便是如此。也许是因为从未亲身走过川藏线,从未亲自探索过沿路龙胆属植物的分布情况,第一个点位便全队吃瘪,折多山虽有部分龙胆属植物、川西小黄菊、阿墩子龙胆的分布,但都零星散在,大量采集难度较高,较低的回报率也让我们意识到样品来之不易及野外工作的艰辛。
第二站,新都桥——理塘。海拔的提升带来更加丰富的龙胆资源,漫山遍野可见龙胆花。当日采集期间,还出现“雨随人至”的小插曲,在一个采集点,天空中突然传来阵阵闷雷声,说时迟那时快,散碎的雨点就已滴落在地,我们飞奔,云层追逐着我们的步伐而至,上车后立即风雨大作,众人皆叹道:“及时雨”。整整一天雨水紧随着我们的步伐,总是采完即下雨,似是我们与雨神赛跑,确有一丝神来之笔。
第三站,理塘——巴塘,大丰收。170公里的距离,仅一半的距离有龙胆分布,即理塘至姊妹湖段。从理塘县城至禾尼乡部分土层浅薄,植被稀疏,为一种典型的脆弱生态类型,但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理塘与巴塘交界处便出现了丰富的龙胆资源,成片的蓝花龙胆出现在眼前,同时伴生“杂花龙胆”短柄龙胆,交错出现且资源量丰富,收获众多。采集过程中还碰到了当地的藏族同胞们的围观,与我们讨论了龙胆在附近的分布情况以及蕴藏量,还有几个藏族小朋友热心地帮我们采集龙胆,极大缩短了工作时间,让我们感受到藏族同胞热情的天性与乐于助人的性格,今日的丰收离不开他们的热心帮助。
第四站,巴塘——稻城,飞驰在路上。巴塘县距离稻城县450公里,受限于道路限速,全程约7小时。在牧民新村附近发现交错生长的蓝花龙胆与短柄龙胆,且生长区域开阔,地势平坦,我们使用无人机进行航拍为航拍照片机器识别研究做准备。随着行程的继续,龙胆的分布逐渐稀疏,主要以采集标本及DNA、RNA实验样品为主。
第五站,稻城——新都桥,返程。今日除了继续采集龙胆外,还需要对独一味的种子进行收集。值得惊喜的是,路上偶遇高原溪流,单花荠扎堆出现,虽然分布较少,但也重新刷新了我们对于其生境的认识。
第六站,新都桥——成都,终章。早起即见明媚阳光,仿佛为此次行程画上完美句号。折多山垭口大雾弥漫,夹杂着细雨纷飞,温度也是低到个位数,下车后大家不免发抖,重新跑回车上穿好装备。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大雾中缓慢前行中,遇到了大花龙胆及蓝花龙胆,进行标本及分子生物学样品的采集,随后我们驱车回蓉,本次令人印象深刻的采集之行也完美收官。
经初步鉴定,本次考察采集了长萼龙胆、聂拉木龙胆、山景龙胆、椭叶龙胆、蓝玉簪龙胆、道孚龙胆、青藏龙胆、喜湿龙胆、线叶龙胆、天蓝龙胆。在实际鉴定过程中,因原植物形态和生长环境高度相似,《中国植物志》对其叶型、叶疏密、茎粗细、萼筒等型状的描述也模棱两可;若加工成药材后,缺乏根、莲座丛叶、茎基生叶等特征,花色、条纹或斑点等鉴别点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变化,茎生叶、花冠裂片、萼裂片、不发育小枝等会有不同程度的皱缩、脱落,因而定种具有难度和一定的局限性,这也是龙胆类药材品种混杂的原因。此外,鉴定时还发现部分蓝玉簪龙胆、线叶龙胆并非全是“花单生枝顶”,也有2-3数簇生;另有线叶龙胆高度可达20 cm;特别是华丽龙胆叶腋有小枝的这一重要分种鉴别特征,也在典型的线叶龙胆中可以看到。因而,以花高度、花数目、小枝有无等作为鉴别特征存在混淆种,需要进一步规范分种依据。
川藏线上,蔚蓝的天空、巍峨的高山、广袤的草原、茂密的灌丛以及连绵起伏的公路,一点一滴点缀着这片人间净土。如此这般独特的生境孕育着同样多彩的生命。历时6天,我们行走在川藏线上。在采集过程中我们学习了植物知识、样品采集、处理及保存方法,增强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统一,团队合作更上一层楼,为后续研究工作的进行打好了基础。
图文 /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 级民族药学研究生 李子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