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
一、课程概述
本课程是临床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包括医学职业素养、组织管理与领导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培养三个部分。
二、先修课程
无特殊要求。
三、课程目标
1. 医学职业素养:作为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和精湛的临床技能,更要有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高尚的医德修养,才有利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本课程通过多学科渗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加强理论联系实践,开拓学生视野,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探索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辨析医生职业精神,明确职业责任,激励学生将内在的成才需求与实现社会价值的要求相结合,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2. 组织管理与领导能力:能够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树立现代管理的思想观念,培养管理者的素质,为其他管理学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成为一名“懂得管理的人”打好基础。组织行为学探讨组织情境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帮助管理者更好地对员工的行为进行解释、预测、控制和引导,从而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效果,有效实现组织目标。对我国和国际医疗卫生体系、医院组织结构和管理系统有基本了解。
3. 终身学习能力培养:培养医学生在临床医疗、医学科研实践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基于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医学生批判性文献阅读与写作交流水平,使之能在未来的临床实践、科研工作中有独立获取、管理、评价、合理利用和分享医学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并能辩证性阅读医学文献,高质量写作,清晰表达展示成果,与同行有效沟通交流,提高医学生独立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使医学生成为具有终身学习和可持续职业发展能力的高级人才。
四、适用对象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生
五、授课方式
授课方式为理论授课、小组讨论、上机实践相结合。理论部分采用课前视频的方式布置给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中以案例分析为主,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文献检索等釆用上机实践的教学方式。
六、课程内容
1. 医学职业素养:(1)医学生的人文精神;(2)医学生的职业发展及职业道德;(3)医学生的人际交往及身心健康;(4)医学审美及医学文化传播;(5)医学生学习能力及创新思维培育。
2. 组织管理与领导能力:(1)管理概论;(2)管理个体;(3)管理人际;(4)管理团队;(5)管理组织;(6)组织行为学概述;(7)如何知人善用——个体心理与行为;(8)如何准确地认识他人;(9)如何有效管理群体行为;(10)如何打造高绩效团队;(11)如何提高领导的有效性;(12)团队领导;(13)我国和国际医疗卫生体系、医院组织结构和管理系统介绍。
3. 终身学习能力培养:(1)医学信息检索与利用:国内外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特点与检索策略(包括PubMed、EMBASE、PB等外文生物医学数据库检索,循证医学信息检索,药学信息检索,引文检索和文献评价);专利及标准信息获取与利用;医学知识获取与传播;医学知识服务;医学数据管理与共享;医学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医学知识发现。(2)批判性阅读与写作:以观察性研究、大型队列研究、临床试验研究等案例文献为基础,进行批判性阅读、讨论、分析与评价;科技论文的写作方法、技巧与规范。(3)医学演讲与国际交流:医学演讲的内容设计、结构与技巧;演讲PPT的优化与升级;国际会议中的讨论与表达艺术;同行沟通机制与交流技巧。
七、考核要求
考核方式分为平时成绩(50%)和期末考试(50%)。
八、编写成员名单
李利民(北京协和医学院)、张抒扬(北京协和医学院)、陈杰(北京协和医学院)、潘慧(北京协和医学院)、金征宇(北京协和医学院)、黄宇光(北京协和医学院)、石远凯(北京协和医学院)、段丽萍(北京大学)、徐明(北京大学)、张波(北京大学)、汪玲(复旦大学)、宁光(上海交通大学)
临床医学基础课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
一、课程概述
本课程主要包括医学人文与心理、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医学信息与写作交流、临床研究基础四个部分。
二、先修课程
无。
三、课程目标
1. 医学人文与心理: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医学模式转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医学人文教育已成为医学研究生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本课程将人文教育与医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有机结合,弘扬人文精神,实现人文与医学的融会贯通。针对目前医疗现状,以临床实践为着眼点,着重培养医学生职业心理素质,使学生充分了解熟悉医患关系与角色定位,提高医患交流与沟通技巧等,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素养及职业心理素质的医学人才。
2. 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有赖于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医学生的法治概念、法律意识及人文关怀,使其对医疗法律法规的基础理论有初步认识,并指导医学生应对医疗实践,落实义务、维护权益,促进医患和谐。
3. 医学信息与写作交流:培养医学生在临床医疗、医学科研实践中文献和信息检索、利用、管理的能力,提高医学生医学文献阅读、分析、写作、演讲交流水平,使之能在未来的实践工作中有独立获取、管理和合理利用医学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并能快速阅读医学文献、规范写作、清晰表达展示成果、与同行有效沟通,培养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提升信息素养。
4. 临床研究基础:培养医学生基本临床研究思维,使其初步具备临床研究设计的能力,能够正确应用临床流行病学原理方法、统计学方法解决和解释各自专业领域中的实际问题,以适应今后医学科研工作中多方面的需求。
四、适用对象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生。
五、授课方式
理论授课、小组讨论、上机实践相结合:理论部分采用课前视频的方式布置给学生自我学习,课堂中以案例分析为主,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文献检索、统计分析采用上机实践的教学方式。
六、课程内容
1. 医学人文与心理:(1)医学人文概论。了解医学人文的概念,人文与医学的关系,理解医学应该是充满人文精神的学科;结合医学发展历史、名医名家的事迹,了解医学人文的现状,熟悉并掌握新人文主义的医学人文观,理解医学人文精神对当代医生的要求。(2)医患沟通及技巧。掌握并理解当前医患关系的不同模式,并学会如何合理应用;熟悉有关医疗行为的医学伦理学;掌握医疗情境下的沟通技巧。(3)医学生自我心理调节。医学生的价值观与自我认知、个性发展与职业发展规划。
2. 医疗卫生法律法规:(1)理论基础。熟悉掌握医疗主体、医疗行为及辅助、医患关系、医疗争议处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医疗行为的法律认知和医疗法律关系、患者方权利与义务、医疗方权利与义务、医疗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和认定、医疗新技术应用的法律问题。(2)实践及应用。医疗决策困境问题的法律指引、医疗风险管理与纠纷防范。
3. 医学信息与写作交流:(1)医学信息检索与管理。国内外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特点、检索方法与策略(包括文献检索语言与信息组织,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检索、PubMed检索、Web of Science检索);全文获取、文献管理与利用;医学知识服务;医学数据管理与共享;医学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医学知识发现。(2)医学文献阅读与写作。医学文献资料的类型与特点;医学文献阅读的基本原则与一般步骤;医学文献辩证性阅读与讨论;文献综述、病历报告等的写作方法、技巧与规范。(3)医学演讲与同行交流。医学演讲的特点、内容设计、结构与技巧;演讲PPT的制作与优化;学术会议中的讨论与表达艺术;同行沟通机制与交流技巧。
4.临床研究基础:(1)研究设计。临床研究设计概要及观察性研究,临床试验设计。(2)数据分析。临床研究常用统计分析方法。(3)项目管理。大规模多中心临床研究运行管理,ISO质量管理理念及体系建设,临床研究信息和样本支撑平台。
七、考核要求
考核方式分为平时成绩(50%)和期末考试(50%)。
八、编写成员名单
李利民(北京协和医学院)、张抒扬(北京协和医学院)、陈杰(北京协和医学院)、潘慧(北京协和医学院)、金征宇(北京协和医学院)、黄宇光(北京协和医学院)、石远凯(北京协和医学院)、段丽萍(北京大学)、徐明(北京大学)、张波(北京大学)、汪玲(复旦大学)、宁光(上海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