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研究生教育工作主线,不断改革创新医学研究生教育,凝心聚力育新人。近年来,学校面向国家卫生事业发展需求,优化医学研究生培养体系,多平台加强思政教育,多途径促进人才培养,多方位把关学位授予,为国家培养输送了一批批“有品德、有品质、有品位”卓越医学人才。
一、坚持“党旗领航”,加强思想引领
学校不断创新研究生党建工作,加强思想引领。坚持“党旗领航,追求卓越”,打造红色领航员、研究生青马班等思政品牌,培养研究生“带头听党话、跟党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弘德讲坛、科学精神与实践讲座、科研方法论坛等,实施实践育人百千万工程,搭建起育德育心育人的各类发展平台,助力研究生全面发展。坚持服务需求,开展健康中国行、医疗扶贫、送药下乡,厚植“同心同德同舟楫,济人济事济天下”情怀,“让医学归于大众”助力健康中国。校品德模范脊柱畸形救助团队、护心跑男团队、泰国志愿者团队等集体充分显示了学校培养医学研究生“德医双馨”的成效。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学校研究生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工作,或白衣披甲、或下沉社区,或科研攻关,积极作为,彰显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勇于登攀的创新精神。
二、优化学科结构设置,加强学位点建设
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学校建设重点,增设口腔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撤销了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学位点,学位点布局进一步优化。2018年学校获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医科10个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7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全部一次性通过国家合格评估。
三、深化招生改革,不断完善人才选拔机制
学校深化研究生招生计划管理改革,公平、公正地选拔有兴趣、有潜质的研究生。建立招生计划、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的联动机制,招生计划向国家急需领域关键领域、国家重大专项重大平台基地倾斜,向双一流学科发展需求倾斜;优化初试科目和内容,强化复试考核,加强能力考查,注重综合评价;全面实行博士生“申请-考核”制,强化对科研创新能力的考查,提高生源质量。
四、坚持质量导向,不断完善研究生育人体系
学校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和育人体系建设,将培养质量作为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一是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加大导师培训、考核力度,实行进退有序的动态管理。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役中,6名优秀导师获得全国第二届创新争先奖,6名导师获得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和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二是遵循人才培养规律,优化调整研究生学制,博士生学制调整为4年。三是进一步优化培养方案、加强课程建设。近年来,开设医学研究生课程180门,开设医学交叉研究生高水平课程10门,建设国际高水平课程8门。四是强化过程管理,实施“双证分离”,加大博士生分流淘汰力度。五是强化质量监控,狠抓学位论文质量,加大博士学位论文检查力度,对各环节出现把关不严的责任主体进行追责,形成倒逼机制。
五、贯穿“严”培养,不断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
学校坚持科教结合、军民融合、产教融合、医教协同,不断提升研究生的知识创新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医科发表的高水平论文中约80%是研究生为第一作者或导师第一、学生第二作者,研究生已成为学校科学研究的生力军。2020年,由医学院、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强磁场中心等院系研究生组成的一支紧跟临床社会需求和时代技术发展的医工交叉精英团队合作研究《消化道肿瘤高精准探测及定位设备》项目,获得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总决赛金奖。博士研究生负责的“全球首创的全数字PET系统及产业化”医工交叉项目获2019年“互联网+”大赛金奖。
六、深化医教协同,不断推进卓越医学研究生教育改革
紧紧围绕健康中国战略实施,深化医教协同,推进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建立了以“5+3”为主体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培养。2所附属医院入选全国首批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基地,协和医院被评为首批国家级示范基地。2项教育改革成果获全国“医药学研究生教育成果奖”二等奖,改革成果在湖北省卫生计生委全省科教大会上作经验发言。承办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医药科工作委员会主办会议2场。
2020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件,明确要求把医学教育摆在关系教育和卫生健康事业优先发展的重要地位。华中科技大学将按照建设“双一流”大学的总体布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提升医学研究生教育水平和学位授予质量,为国家医药卫生领域的发展输送更多高水平人才,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保障人民健康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图文 / 华中科技大学医学研究生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