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俱乐部教学法在硕士研究生重症脑血管病教育方面的应用
来源 / 中国卒中杂志
摘要:目的 观察期刊俱乐部教学方法在硕士研究生重症脑血管病教育方面的效果。方法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和潍坊医学院的重症医学专业(神经重症方向)在读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利用重症脑血管病方面的文献,前后分别采用文献解读报告教学法和期刊俱乐部教学法进行科研素质培养。教学过程结束后,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比不同教学方法下医学研究生在重症脑血管病方面的文献阅读量、专业英语阅读能力、文献归纳能力、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及满意度评分。结果 共入组硕士研究生14名,其中男性11名,女性3名。与文献解读报告会教学相比,应用期刊俱乐部教学方法后,文献阅读量显著提高(10.64±0.40篇/月vs4.63±0.39篇/月,P<0.001);专业英语阅读能力(86.54±4.60分vs76.91±4.49分,P<0.001)、文献归纳能力(76.43±3.52分 vs 66.43±3.66分,P<0.001)、英语口语表达能力(82.04±3.62分vs71.21±2.55分,P<0.001)均有显著提高;教学满意度方面也有提升(89.77±2.36分vs79.19±2.12分,P<0.001)。结论 在医学研究生培训过程中,期刊俱乐部教学法是进行科研素质和科研能力培养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期刊俱乐部;脑血管病;神经重症医学;研究生教育
作者:张琳琳1 ,杨燕琳(通信作者)1 ,高浩然2 ,程昆明1 ,张培荣3 ,周建新1
作者单位: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重症医学科;2.潍坊医学院临床医学院;3.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
基金项目:全国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项目(B3-20170302-18);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7WS054);潍坊市科学技术发展计划项目(2018GX078)
期刊俱乐部也称为杂志沙龙,是一群专业人士的定期聚会,来批判性地评估相关专业领域中的最新文献。每期聚会通常围绕一个议题,就研究设计、统计学方法甚至对照设计等问题展开讨论,各抒己见[1]。1875年,期刊俱乐部由Sir William Osler首创[2],目前国内外存在不同专业、形式各异的期刊俱乐部[3-4]。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和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的重症医学科联合,经过不断地摸索,总结形成了适合神经重症医学研究生培训的期刊俱乐部教学方法。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选择2016-2018年首都医科大学 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和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的所有在读硕士研究生(重症脑血管病研究方向)为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采用准实验研究,自身前后对照。前:2016年8月-2017年7月,采用文献解读报告教学法进行科研素质培养;后:2017年8月-2018年7月,采用期刊俱乐部教学法进行科研素质培养。
文献解读报告教学法:由重症医学科硕士生导师组组织进行文献解读报告会,每周1次。内容限定为重症脑血管病领域的文献。由硕士生导师轮流主持,每次选取1名研究生进行文献解读报告1篇,时长30min。重症医学科硕士生导师及临床指导老师们对文献解读报告进行指导、总结和讨论。
期刊俱乐部教学法:由重症医学科硕士生导师组组织,每周1次。内容限定为重症脑血管病领域研究文献。主持人由硕士生导师轮流担任,主讲人为硕士研究生。由主讲人选取近一年高水平期刊发表的重症脑血管方面的文献,与导师共同协商选取1篇,提前1月确定主题。要求主讲人精读选中文献并查阅相关资料,从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结果、结论及讨论等方面进行分析,制作幻灯片,全程用英文进行汇报。要求每位参与人员以英文提问,集中讨论,最后由主持人进行点评。
效果评价 统计研究生月度文献阅读量,由导师组组成评委对研究生从专业英语阅读能力、文献归纳能力、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三方面进行评分(每项满分100分),并汇总参与学生的总体满意度评分(满分100分),每月进行一次评估,最终成绩取平均值。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共入组14名硕士研究生,男生11名,年龄22~34岁,女生3名,年龄26~28岁。
共入组14名硕士研究生,男生11名,年龄22~34岁,女生3名,年龄26~28岁。
通过对文献解读报告会和期刊俱乐部前后两个阶段进行比较发现,期刊俱乐部教学法的实施,能提高硕士研究生的每月文献阅读量、专业英语阅读能力、文献归纳能力和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学生的满意度也有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1)。
三、讨论
培养高素质的医学研究者,是医学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目标。脑血管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经济负担高的特点。其中,重症脑血管病可导致患者神经系统功能严重损害,引起循环、呼吸系统等多器官功能衰竭[5]。目前针对重症脑血管领域的研究较多,如何引导研究生对文献进行科学的解读,并逐步培养学生建立科学的科研理念,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本研究以重症脑血管病方面的期刊俱乐部为切入点,探讨该领域研究生的科研培训方法。
期刊俱乐部最初宗旨在于“帮助那些没有钱 订阅期刊的读者订阅并传播医学杂志”[2]。随着时代的进步,期刊俱乐部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从最新的文献展开讨论,系统性地回顾同时也创新地展望该研究在未来的发展潜力和方向。期刊俱乐部形式活泼、开放自由,在欧美国家的研究生教育和毕业后继续教育中已广泛应用。本研究团队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6-8],发现应用例会制度[9]、团队学习法[10]和新型网络社交平台[11]等工具, 可以改进教学效果,基于此总结形成了一套研究生培训的方法。
本研究取得成效的关键在于:①题目的选取:由研究生提前自选文章,由导师和研究生共同协商确定最终选题,既调动了研究生的兴趣和参与感,又通过导师确定了选题方向。对供研究生选择的期刊范围,选择本领域的国际著名杂志,从源头上确保了入选文章的质量,在研究设计、研究方法、结果讨论甚至行文布局、语言等方面可以为研究生提供良好的范例。②充分的讨论点评: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科研经历的硕士生导师引导,充分的点评和适当的引导驱使研究生在期刊俱乐部之后继续去查阅相关文献。③期刊俱乐部与传统文献解读报告法的区别:期刊俱乐部结合了经典的读书报告的形式并进行了扩展,充分调动了汇报者和参与者的主观能动性,采用了批判性思维方式,故而成效更加显著。
本研究也有其局限性。第一,本研究只在两个单位进行,纳入人数相对较少,女生数量少于男生,这是由于学科生源特点造成的,在今后的研究中,将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并注意性别之间的比例平衡;第二,本研究采用了前后对比,由于随着研究生学习时间的延长,学习能力也会随之提高,因此本研究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偏倚。
综上所述,将期刊俱乐部引入医学教育,尤其是重症脑血管病方面,是行之有效的。其重点保证研究生和导师的参与度,做好组织工作。无论对于研究生教育,还是青年医师的毕业后教育,甚至不同年资医师的继续教育,期刊俱乐部的推广实施,都能产生良好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赵立红,石广志,周建新. 杂志俱乐部与问题式学习法在重症医学住院医师培训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 2013,8(5):697-698.
[2]CENTENO A M,BLANCO A,ARCE M. Journal club devoted to educational issues[J]. Acad Med, 1999,74(5):464.
[3]FEGHALI-BOSTWICK C,HARVEY J, HASSELER C,et al. A team-based translational journal club:understanding the translational research highway[J]. J Clin Transl Sci,2019,3(6):291–294.
[4]BALTHAZAR P,TAJMIR S H,ORTIZ D A,et al. Th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journal club:a multiinstitutional resident-driven web-based educational initiative[J]. Acad rad,2020,27(1):136-139.
[5]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 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中国重症脑血管病管理共识2015[J].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6,49(3):192-202.
[6]ALTMAN E,DELLAVALLE R,GRANT-KELS J, et al. New ways to learn:enhanced social media and JAAD virtual journal club 1 year later[J]. J Am Acad Dermatol,2020,82(1):31.
[7]CLESHAM K,PIGGOTT R P,SHEEHAN E. A prospective review of a novel electronic journal club format in an orthopedic residency unit[J]. J Surg Educ,2020,77(1):115-123.
[8]GURNEY M K,BUCKLEY K,KARR S,et al. Evaluation of a journal club preparatory session on student confidence for a graded journal club[J]. Curr Pharm Teach Learn,2019,11(12):1221-1230.
[9]周建新. 医学研究生教学中例会制度的应用[J]. 医学教育探索,2008,7(5):461-462.
[10]史中华,徐明,陈光强,等. 团队学习法在脑血管危重症ARDS患者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卒中杂志, 2016,11(6):501-504.
[11]徐明,史中华,周建新. 网络社交平台在脑血管危重症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卒中杂志,2014,9(5):45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