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成果
优秀成果
当前位置:首页 >优秀成果

课题成果展示丨以实践技能提高为导向的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卫生事业管理学”教学实践及探讨

发布时间:2021-12-08  来源: 未知     浏览:197    分享:

以实践技能提高为导向的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卫生事业管理学”教学实践及探讨

来源 / 高校医学教学研究


       摘要:公共卫生硕士(master of public health,MPH)专业学位教育注重人才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这是MPH专业学位培养面临的核心瓶颈问题,尤其在理论教学环节中,如何贯穿“实践技能和职业能力”培养理念,避免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更是MPH学位教育十分重要但却常常被忽视的重要问题。本研究以吉林大学全日制MPH学生“卫生事业管理学”课程教学为例,总结了关于课程教学的五大要点,为提高MPH 理论教学质量提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卫生事业管理学”课程;教学实践经验

       作者:李晶华,张馨遥,张秀敏,李文君,李卉,刘娅(通讯作者)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基金项目:全国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2017年基金项目(A1-20170304-01)


       公共卫生硕士(MPH)专业学位教育是国际公认的公共卫生领域的主流学位,是为公共卫生部门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的高层次公共卫生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以及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提高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的需要,我国自2002年开始正式实施非全日制MPH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2010年起实施全日制MPH专业学位教育[1]。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的MPH教育已初成体系,招生数量逐年上升。与学术学位相比,专业学位更注重人才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这也是MPH专业学位培养面临的核心瓶颈问题,尤其是在理论教学环节中,如何贯穿“实践技能和职业能力”培养理念,避免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更是MPH学位教育十分重要但却常常被忽视的重要问题。以往大量研究主要集中在MPH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方面[2,3],鲜有关于理论教学的相关研究,许多学校对于MPH专业学位理论教学大多采用与学术型学位教育相似的教学模式。本研究通过对吉林大学全日制MPH学生“卫生事业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实践总结,为MPH理论教学提供参考和建议。


       一、教学实践

       1.1  明确教学目标,实施分类教学

       教学准备阶段,组织学院教学委员会委员、授课教师、MPH学员代表等对MPH专业学位的教学宗旨及教学目标进行讨论。全日制MPH专业学位是以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的全日制本科毕业生为对象,根据教育部学位办《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指导性培养方案》之要求,MPH学位教育的培养目标应具备以下基本特征:应用性,即培养学生能够解决经济生产和社会发展实际问题;职业性,即高层次的职业水准而非学术水平;实践性,是面向特定社会职业,与职业紧密联系[4]。“卫生事业管理学”是MPH教育的核心课程,涉及公共卫生领域从国家、社会到医疗机构内部宏观及微观各个层面的管理;既包括普遍的管理规律、特定的研究方法,也包括部门的微观管理等,内容庞杂。鉴于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异,宜设立独立的教学班单独教学,便于分类指导。

       1.2  完善课程设计,突出实践技能

       以往我校MPH“卫生事业管理学”教学主要依托学术学位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内容偏重理论,较少与实践联系,无法适应专业学位教育需求,因而迫切需要改革现有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强调课程的实用性,而不是过分强调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4]。针对我校目前MPH专业学位“卫生事业管理学”教学现状,在充分调研相关教材、文献以及专家讨论的基础上,教学组优化整合制定了适用于MPH专业学位教育的“卫生事业管理学”教学大纲,将教学内容分为三部分:理论、方法与实践管理。其中管理学基本理论与方法10学时,卫生实践管理20学时,涵盖医院服务管理、基层卫生服务管理、公共卫生服务管理、药品服务管理和传统医学服务管理。从课程内容设计上更接近公共卫生管理部门的实际工作环节,契合MPH专业学位人才实际工作需求。

       1.3  建设卫生管理法律法规与案例相结合的补充教材

       调研国内现有《卫生事业管理学》教材,大多是针对预防医学或卫生管理及相关专业本科教学使用,注重学科理论性、系统性和科学性,针对MPH专业学位“实践性、职业性和应用性”特点的教材是十分缺乏的,因而有必要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进行重组、补充和优化。随着全球卫生改革的逐步推进,以及我国卫生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我国的卫生事业管理从经验型管理向科学化、精细化、法制化过渡,依法执政是推进卫生和健康领域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的保障,也是“卫生事业管理学”实践性、职业性和应用性的体现。在经过教学组反复对比研究及讨论后,确定编写以现有本科生教材为基础的补充教材,融合现行卫生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等作为知识链接,以卫生管理实际案例为主体,结合理论及相关法规进行案例分析,强化MPH专业学位理论教学的实践性。

       1.4  丰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是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体现的载体,同时也是使课堂保持活力的重要手段。为了使针对MPH专业学位教育“卫生事业管理学”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组采取案例教学方式,将课堂讲授与案例讨论等形式有机结合,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将接近公共卫生管理工作环境的真实案例再现在课堂,引导学生思考案例所反映的公共卫生问题,如何依据卫生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条例等处理现实工作问题等,加深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1.5  教学策略及课程满意度评估

       授课结束后,教学组对29名全日制MPH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本轮“卫生事业管理学”教学策略及教学效果、期望及改进的意见和建议等进行评估,以进一步提高MPH专业学位“卫生事业管理学”理论教学质量。结果表明,88%的学生对本次授课表示满意,84%的学生认为学习“卫生事业管理学”课程会对未来工作有帮助。认为课程内容设置合理的为88%。88%的学生认为教学增加的卫生管理相关法规对实践技能培养有帮助;88%的学生认为使用的案例对实践技能培养有帮助(见图1)。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认为课程的内容含量过大,难以消化和吸收;在时间安排上过于集中,课时相对不足,建议进一步增加师生互动的时间比例。

图片

       二、教学总结与体会

       尽管本次“卫生事业管理学”教学还有许多局限和不足,但是根据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和需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以及采用卫生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案例讲解的教学改革整体上有利于对全日制MPH专业学位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受到了学生的认可。因而,在授课准备阶段对教学目标的精准把握及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建立教学策略与教学效果的长效评价机制也将有助于“教”与“学”更加贴近,以满足培养目标和学生需求[5]。此外,教学过程不仅仅是师生专业知识和信息的传达与交流,也是专业素养、工作学习热情、职业认同等情感萌发互动的过程。通过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互动与交流有利于调节理论教学中的枯燥气氛,更有益于学生思考能力和实践技能的提高。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学组将总结本次授课经验,探索以“案例(背景介绍与问题提出)—知识链接(管理法律法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依据)”问题链式教学模式的设计与探索。

       专业学位教育对授课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教师需要终身学习才能满足日益变化与发展的教学要求。拥有一支热爱自己的职业、业务能力强的师资队伍是教学的基础与前提,也是改革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刘兆磊.关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问题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3(11):43-45.

[2]屈水令,罗会明,陈慕磊 . 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33(8),24-26.

[3]包江波,谢静波,何珂,等 . 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评估的研究与实践[J]. 中国卫生资源,2015,18(6):446-449.

[4]温世浩,任为民,马修强,等.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标准制定[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3,20(2):178-179.

[5]李照青,庄贵华,张明,等 .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公共卫生硕士课程满意度调查研究[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25(3):408-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