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滨州医学院构建“四位一体”+“思政贯通”的研究生导师培训体系
滨州医学院 自2015年以来,坚持将加强导师培训、提升导师能力作为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突破口,深度分析医学类研究生导师的核心能力要素,构建了“四位一体”+“思政贯通”的研究生导师培训体系,即实现了岗前培训、在岗培训、专业培训相结合的全程化培训体系,学校培训、学院培训、团队培训全覆盖的分层级培训体系,学术学位导师、专业学位导师分类别培训体系以及校内、校外、国际化培训相结合的拓展化培训体系,实现思政教育一体化全贯通。
成立了校院两级专门的导师培训机构;完善了导师培训制度文件;搭建了导师培训和交流平台;强化了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和学科思政建设;提升了导师的政治素质、师德师风、业务素质,优化了导学关系打造了一支政治素质过硬、师德师风高尚、业务素质精湛、导学关系和谐的优秀导师队伍,成为新时代研究生学术训导人和人生领路人。
一、将思政教育贯穿导师培训全过程,促进师生共同德性养成。
通过构建一体化全贯通思政育人体系,贯通“一条主线”,实现以导师为主体的“三全育人”新途径;融合“一个体系”,引入了《思政大讲堂》《党史百年天天读》《导与学》等思政类培训课程;建设“一支队伍”,以学业导师为核心,联合德育导师、思政教师,通过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1+1”共建平台,形成导学育人共同体,发挥建设合力;搭建四大平台,打造党建、文化、心理辅导、实践创业四大平台,建立了“浸润式”思政机制,定期开展师生心理测试和心理辅导,编著《导学关系指导手册》,构建“导学”交流平台,创建服务导师全方位育人新路径,促进导学和谐。
滨州医学院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1+1”共建平台启动仪式
二、紧紧围绕导师“怎么导”,设立指导技能培训模块,提升导师授业能力。
系统开展研究生培养政策解读、研究生分类培养体系建设、研究生教育工作流程、研究生课程建设方法和师生沟通技巧等方面的培训,建立导师立德树人的岗位意识,明确研究生培养中全方位教育使命,做好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
清华大学-滨州医学院导师能力提升专题研修班
浙江大学-滨州医学院导师能力提升专题研修班
三、紧紧围绕导师“导什么”,设立专业技能培训模块,提升导师解惑能力。
系统开展“导师大讲堂”“与名师面对面”等活动,为导师专业能力交流搭建舞台,提升导师的科学研究与创新能力;完善专业化与国际化相结合的培训内容,提升导师的学术前瞻判断力和跨学科理解力,拓宽国际视野,赋能学术创新。
美国田纳西大学陆璐教授来校讲座
四、紧紧围绕学生“知识为基”,开展知识拓展模式改革,完善学生知识体系。
推行模块式课程改革,注重专业基础与前沿进展的有序衔接;创造性地实施“医学+X”交叉融合和“S-P-R-I”国际化培养等系列工程,拓展医学研究生学科交叉知识基础,为适应“大健康”背景下的医学研究生培养奠定知识基础。
滨州医学院-诺贝尔奖获得者研究生学术交流会
五、紧紧围绕学生“能力为重”,开展能力拓展模式改革,提升学生专业技能。
构建科研素养全周期覆盖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通过科研驱动式探索,将科研意识、科研能力和科研精神培养贯穿于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突出创新能力培养;构建“产学研”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通过产学研驱动,构建“医疗链式”“订单式”“网络式”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突出综合实践能力培养。
滨州医学院研究生获得全国医科院校研究生院联盟首届研究生临床能力(医学影像)竞赛三等奖
通过“四位一体”+“思政贯通”的研究生导师培训体系的探索和实践检验,滨州医学院导师培训覆盖率连续4年达100%。导师政治素质过硬,搭建了“1+1”课程思政平台,在新冠疫情中贡献了滨医师生力量,促进研究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导师业务素质精湛、指导能力完备,研究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大幅提升。近年研究生获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数提升12%,研究生优秀成果奖提升15%,发表SCI收录论文提升20%、最高影响因子为11.46。个性化发展成绩显著,全国医科院校研究生院联盟临床能力竞赛等各类学科获奖提升17%。麦可思对学校2016-2020届毕业生调查评价结果显示,硕士毕业生对自身就业满意度为87%,获得职位晋升比例为21%,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93%,各项指标均位于同类院校前列。导学关系和谐,麦可思调查评价结果显示,学术学位研究生对导师的满意度为100%,专业学位研究生对导师的满意度为98%,对校外导师的满意度为97%,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图文 / 滨州医学院研究生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