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协和医学院《心血管病影像学基础课程》
前言:为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推动优质资源共享,全国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开展“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线示范课程”遴选工作。下列展示课程为参选课程。
课程名称:心血管病影像学基础课程
开课学校:北京协和医学院
课程形式:面授课程
授课对象学位层次:博士
课程负责人:吕滨 主任医师
课程主要内容
心血管疾病复杂,疾病种类多,课程按照常见心血管疾病进行分类,每大类疾病从病理到各影像学检查手段进行综合介绍,并穿插最新技术、新研究,使同学们掌握心血管疾病的总体影像学优选应用。课程内容具体如下:
教学目标
课程的总体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心血管常见疾病的各种影像学技术的诊断基础知识、基本诊疗技能、影像学方法优选应用,为从事临床工作奠定扎实基础。深刻理解“循证影像学”是循证医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疾病诊疗的基础。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心血管疾病开拓思路,提供技术工具。同时深挖该学科蕴含的精神内涵,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修养。
教学设计理念
构建研究生心血管影像基础课程体系,紧密结合临床实际,以临床常见病为导向,构建常见心血管疾病综合影像学课程。结合心血管影像教学特色,形成课堂教学与操作观摩相结合的生动教学模式。
课程特色
1.教学体系完整—建立系统化的心血管影像学教学体系
将原有的课程重新制定教学大纲,按照心血管疾病系统进行分类,更为系统化,重点突出实用,形成了一套心血管病多种影像学的体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循序渐进,内容更清晰,更有条理。
2.教学内容创新
1) 将影像及临床医学基础知识、诊断策略、手术治疗方案指导及术后评估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使学生对疾病认识更加系统、全面。
2) 在全国率先引入循证影像学理念,将影像学证据与临床相结合,抽丝剥茧,培养学生建立科学的诊疗路径与风险评估策略。
3.教学手段创新
1) 实地观摩操作演示,让学生对影像设备、操作、图像生成及处理有直观认识和体验。
2) 3D 打印教学,通过 1:1 的 3D 打印模型实例,进行现场教学,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认知体验。
4.坚持教学模式改革,跟进信息化时代的步伐
将传统的“填鸭式”灌输授课模式改为翻转教学模式,由以教师讲授为核心变为以“引导学生自学+多媒体展示教学”为核心,教师则升格为学生学习的设计者、指导者和学习伙伴,学生和教师教学相长。而在此模式下设计好学习任务单无疑是最重要的内容,能让学生根据个人需要按照自己的步骤学习,取得自主学习实效。把传统的知识点灌输转化为任务驱动、问题导向的自主学习是关键,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和其他知识点,从而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5.培养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保证教学的持续发展
统一教学内容、规范教学流程,提高教师展示和表达能力。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修正教学方法,培养新一代高素质有影响力的教师团队。
文 / 课程申报单位
图 / 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