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医药大学9门研究生慕课总览
南京中医药大学是江苏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2017年入围国家“双一流”建设和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2019年成为教育部与江苏省共建的“双一流”建设高校。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秉承 “学贯中西,至精至诚”的办学理念,围绕“办强研究生教育”的办学定位,坚持特色发展,追求卓越,各项事业快速发展。
为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共享,满足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需求,南京中医药大学积极推进课程共享、学分互认等教育信息化创新、改革。目前已有9门研究生慕课上线医药学研究生在线教育平台,本期为大家带来这9门课程。
一直以来都强调,“学经典做临床”,《伤寒论》这部经典和临床到底有什么联系?如何联系?《伤寒论》对临证有何帮助?
本课程是讲授辨证论治基本规律的中医经典课程,课程以《伤寒论求是》为教材,以六经为线索,通过对汤证解析,诊法特色、治则治法及方药应用等诸多示范性的讲述,深刻揭示了中医辨证论治规律,勾勒出中医辨证论治科学思维的基本路径,具有鲜明的方法学特征。
本课程教学旨在培养研究生科学、活跃的辨证论治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对中医基本理论有机、灵活的运用,要求学生系统把握《伤寒论临证应用规律解析》蕴含的辨证论治基本规律,增强临床思维能力,掌握常见汤证,具备应用相关理论辨治常见病证的能力。
· 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伤寒学科负责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省级研究生优秀课程负责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 世界中医联合会教育指导委员会理事、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经方分会副会长、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经方分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分会理事、南京市自然医学会会长、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对外合作项目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 主持国家级及部省级课题十余项;独立编著、参编论著十余部;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SCI收录6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十余项,授权9项
本课程以专题形式进行讲解,整个课程设总论,病毒性肝炎,艾滋病,肾综合出血热,SARS-CoV、SARS-CoV-2、MERS等冠状病毒引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埃博拉病毒感染,登革热病毒、寨卡病毒等虫媒病毒感染,细菌性痢疾、霍乱、伤寒,疟疾、日本血吸虫病等专题,以各个专题为纲,以知识点为基础组织教学内容,优化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 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二医院)院长
· 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江苏省“333”工程人才,江苏省卫生拔尖人才,南京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
· 东南大学学报、中国医刊、重庆医药、中国老年病、中国肿瘤外科、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中国基层医药等杂志编委;以第一作者、通信作者在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核心期刊撰写论文40 余篇
· 主持完整省、市级多项课题,科研成果获江苏省肿瘤医学科技奖、江苏省新技术引进奖,南京市新技术引进奖多项;获得国家实用新型技术专利2 项
课程以临床科研设计为基础,以循证医学实践为主线,辅以医学统计分析方法,旨在培养专业型研究生开展科学的临床研究和循证医学的思维,并能将其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
课程授课团队来自于国内临床流行病学、循证医学、医学统计学及中医药临床等相关领域知名专家,他们将结合自身科研和临床实际,深入浅出、全面讲解临床科研设计、医学统计分析方法、循证医学理念、系统综述的实施、循证中医药实践与循证决策以及中医药疗法循证实践案例分析等,同时介绍本课程国内外的方法学进展。
· 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曾任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学院)院长、中医学部常务副主任;现任辽宁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创新工程技术中心主任
· 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岐黄学者,全国第七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国务院第七届中西医结合学科评议组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教育部高等学校中西医结合专业第1、2届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荣获第二届中西医结合贡献奖;辽宁省名中医、辽宁省特聘教授、辽宁省优秀专家、江苏省中医药领军人才等;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名誉副主任委员等多项社会职务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专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国家级课题,先后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其中SCI收录论文57篇;主编、副主编《中医学基础》《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导论》等学术著作及教材20部
五运六气学说(简称“运气学说”)是《内经》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古人探讨自然变化的周期性规律及其对人体健康、疾病与疫病的影响的一门学问,其中包含了天文、历法、气象、物候、医学等多学科的学术内涵,是天人合一思想在医学运用方面的最高体现,也最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但又是中医学理论中被误解最深,传承最为薄弱的部分。
每个历史时期的瘟疫流行都出现了一批通究天人之际、气令时变,用药自成一家的名医,历代医家运用运气学说指导疫病疾病的防治,“活人无数”的同时也成就了各家学说,推动了中医学的进步,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发挥了重要作用。历代医家的医疗实践证明,五运六气对于养生、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疫病有较大指导意义,值得进一步继承、发掘和研究。
在中医学类研究生中开设本课程具有重要意义。本课程属于中医学原创思维与临床的提升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希望使学生能够了解什么是五运六气、气化思维;五运六气与中医基本理论的关系;五运六气的基本内容;历代医家运用五运六气辨治疾病疫病的学术思想与临床实践;掌握五运六气的常位格局;掌握五运六气理论的临床思维方法,学会考察运气的时空条件与特点;从《伤寒论》三阴三阳对《内经》气化理论的传承创新探讨中医原创辨治思维;司天方与气化方的临床应用与思路探讨。为将来的临床实践开启一扇“从天而养,从天而治”的思想之窗。
· 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员,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五运六气专委会副会长、中医药文献与流派研究专委会常务理事、疫病专委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五运六气研究专家协作组专家,江苏省中医药学会五运六气专委会副会长,首批江苏省中医药文化建设专家库专家,江苏省老年医学专委会常务委员
· 对《内经》气化理论、伤寒学、温病(疫病)学及中医历代名家学术临床有较深入的研究,致力于中医原创思维的实践;主持多项国家、省部课题
本课程为全英文课程,以中医实物型文化,即器用特色文化为主要讲授内容,通过大量中医药器用文化的实物、文物讲解、史学及考古研究展示以及中医药专业理论、技术与多学科的交叉探讨,形成覆盖中医药与艺术、音乐、烹饪、历史、考古、哲学等多学科的、内容生动有趣、文化内涵丰富的一门课程。
课程目标:
1.掌握中医器用文化的历史与内涵:通过中医实物文化的讲授,配合博物馆、文物等“云探索”,深入了解中医药的历史,激发境内外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学习兴趣。
2. 熟悉中医药专业英文表达:通过中医药文化的英文学习,提升专业语言能力。
3. 拓展研究思路: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中医药文化,积极探索中医、中药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思维。
4. 推动中西文化交流:了解中医文化的国际交流方式,引导学生在中医实物型文化学习中,参与传统技艺与文化的训练与制作。
· 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讲师,主治中医师,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翻译委员会理事
· 中医国际教学与合作职业经历14年,具备5000人以上的境外生中医教学经验
《中药药理学选论》是中药学及相关专业研究生(学硕、专硕和博士)的一门重要专业课,以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为主要目的。教学主要展示中药药理研究的新成就、新发展,注重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案例式教学,以生动活泼的形式,以期让学生掌握中药药理学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学习要求:
1.通过讲授中药药理研究的进展和成果,了解中药药理研究的发展历史、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2.通过讲授中药药理学科研选题、科研思路,学会独立进行中药药理研究的科研设计和实施。
· 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教授、博导,长期从事中药药理学,特别是中药抗肿瘤和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方面的研究工作
· 现为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实验药理分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中西医整合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医学部中医中药学科同行评议专家,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中医药创新骨干人才培养对象
· 连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大项目1项;主持或联合主持校企合作项目10项
· 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第3),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排名第3,第11);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论文40余篇
· 二级教授,博导;南京大学国家模式动物研究中心博士后,美国哈佛医学院高级访问学者;现为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药理系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药理学重点学科带头人,江苏省中药药效与安全性评价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中医药与再生医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主任,江苏省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中医药领军人才,爱尔兰高威大学医学院荣誉教授
· 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毒理学与安全性研究分会副主任委员等多项社会职务;为Molecular Therapy - Nucleic Acid 、Molecular Therapy等多家杂志审稿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终审专家
·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药抗肿瘤及肿瘤转移,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委与美国国立卫生院(NIH-NSFC)国际合作重点科研项目,主持国家自然基金5项,承担国家863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发表论文300多篇,其中SCI论文100余篇;获转让新药证书1项、临床批件1项,并助力企业获新药证书4项、临床批件8项
《中医护理理论与研究》是护理专业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适用于学术型和专业型护理学研究生,也为临床的中医护理研究者和中医护理爱好者提供学习平台。
课程从专业的角度展示中医护理学科新进展和新成果,旨在使学习者学习中医护理理论和知识的同时,学会应用中医护理,研究中医护理,传播中医护理。
课程共分为:中医护理理论、中医护理实践、中医护理研究和中医护理发展等四个章节,内容涉及中医护理学科建设与展望、中医护理经典研读与学术传承、中医临床护理实践指南的制定和中医护理人才培养现状和展望等三十余个主题,充分体现我院护理研究生“突出中医,强化能力,服务健康”的教学理念,旨在让学生在建立中西医结合护理理念,掌握中西医护理方法的基础上,感悟中医护理博大精深,体验中医护理独特疗效,学习中医护理的研究方法,强化中医护理责任担当,树立护理的专业信念,在坚持中医护理文化传承的同时,开拓创新中医护理实践,全面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
· 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高校护理教学30余年
· 国家级护理学一流专业建设点负责人、国家一流课程负责人,国家中管局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家级护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教育部护理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高等学校护理学类专业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本课程是在学生修完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后,专为研究生开设的集医学基础、临床及科研于一体的多学科融合创新课程。本课程立足于临床诊疗的实际问题,适当联系祖国医学相关理论,从病理学角度探讨其病理变化、发生机制及解决办法,是研究生今后能顺利进行基础与临床科学研究的重要必修课程之一。
本课程覆盖了一些常见疾病、重要疾病的基础理论、前沿动态、主要涉及的分子机制及祖国医学的相关中医药理论。整个课程授之以渔,评述结合,启示创新、回顾历史、剖析现状,展望未来,旨在帮助基础及临床中医药专业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开展医学研究,深入了解常见疾病的基础理论和新进展,准确判读病理诊断报告、充分掌握病理新技术的检测分析方法和意义,并合理利用、更新和强化专业学科前沿知识。
· 民盟,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中医药大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病理学教学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抗癌药物专委会青年委员等多项社会职务;为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Molecular Cancer等多家学术杂志审稿人
· 主要从事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病理研究与药物靶点发现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创新团队项目1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江苏省方剂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重点项目1项,参与江苏省“双创计划”团队项目1项
· 发表SCI论文逾50篇,累计影响因子逾400,其中单篇最高影响因子为41.444 ;第一作者发表会议摘要6篇,墙报展示1篇,并获得“摘要成就奖”;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项;获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改革成果优秀奖;主持省、校教改课题2项、研究生SPOC课程1项、课程思政精品课程1门
· 博士生导师,现任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兼任中国药理学会生化与分子药理学专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药理学会生化与分子药理学专委员会青年副主任委员等多项社会职务
· 先后入选江苏省特聘教授、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江苏省“双创团队”领军人才、江苏省“333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双创人才”、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A类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南京中医药大学A类特聘教授;荣获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和第十五届江苏省青年科技奖暨“十大青年科技之星等人才类项目称号
· 从事多发性骨髓瘤靶标发现与干预研究,研究成果发表在Cancer Cell、Molecular Cancer等国际知名期刊上;迄今,共发表SCI论文100余篇,总影响因子近600分;申请专利6项,获授权2项;获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改革成果优秀奖;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近20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资助;发表美国血液病年会会议摘要18篇
生物统计学(biostatistics)是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来分析和解释生物界随机现象规律及其科学决策的学科。本课程在药学专业背景下讲解高级生物统计学原理、方法和应用技能,既有传统的常用生物统计学方法,也涉及到在大数据和AI背景下一些前沿统计学方法。
本课程是药学研究的一门必不可少的方法学课程,课程团队针对药学专业的特点,精心制作了近500分钟视频内容,讲解深入浅出,以期达到易学易懂易用。课件内容中精选案例和学习资料,旨在使学生掌握生物统计学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又有所拓展,了解前沿发展和应用,通过专题学习可以掌握几类高级统计学方法的应用。
· 南京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学系主任,江苏省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省重点学科带头人,预防医学国家一流课程负责人
·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医药统计”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江苏省中西医结合脑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江苏省预防医学专业委员会脑卒中分会常务委员,The Cochrane Collaboration Membership
· 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等多项课题资助,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单篇最高引用近300次;主编教材《中医统计学》和主译专著《Meta分析导论》等多部
· 先后入选江苏省“333人才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科带头人,获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骨干教师、南京中医药大学“杏林优秀教学奖”称号或奖项;获南京市优秀论文奖1项,江苏省部级科学技术奖1项,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医药学研究生在线教育平台欢迎各位导师自荐课程,让您的好课让更多医学院校师生、医务工作者看到、学到、用到!让我们携手共促医药学研究生教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