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发布时间:2021-06-15  来源:中国医药学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浏览:386    分享:

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一、课程概述

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一门从生物大分子结构和功能水平上阐述各种生命现象的前沿学科,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人类疾病相关的研究。它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密切结合,研究生物大分子结构、功能、调控机制及其在人体各种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分子机制。同时,新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出现,使得大规模组学方法逐渐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特别是人类认识生命的过程已经逐渐从还原论的思维模式向系统和整体性演化,整合医学已是人类认识生命、特别是疾病防治研究和实现转化医学的重要内容。

多数医学研究生的课题实施都需要利用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技术方法等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因此,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核心课程,对于研究生课程体系的维持和巩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研究生学习较多的课程。

二、先修课程

本课程突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前沿进展,在学习前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才能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多数研究生在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时,已经在本科阶段学习过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课程。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具备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细胞生物学、分子免疫学、分子遗传学等。

三、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研究生将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理论基础、现代分子生物学的技术方法有较全面的认知,全面理解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分子生物学常用方法的理论及应用特点,了解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为研究生在各自学科课题的学习、科学研究中打下良好的基础,启发研究思路,以利于今后的发展。

四、适用对象

本课程主要针对入学第一年的硕士研究生,适用于生物学和医学各学科专业的研究生。在讲授理论的同时,还紧密结合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进行实验技能培训,从理论和实践技能上综合提高研究生的能力。

五、授课方式

本课程的主旨是让研究生能在已有的学习基础上,扩大科研视野,尽快与分子生物学的前沿研究领域接轨。授课方式以大课上课为主,结合小班讨论和文献解读等多种授课形式。教学模式和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1.课程组织形式多样化。在课程设置上,以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理论为主线,突出科研前沿领域进展,由点到面。课程实施以专题讲座形式展现,但每一部分内容都与总体教学设计的宏观序贯性保持一致。这样,既保证了内容的整体性,又体现了组织形式的多样性。

2.授课教师组成多元化。鼓励部分章节采取双语或全英语教学。打破单一学科授课的模式,鼓励不同专业的教师参与授课,突出基础与临床的结合;邀请校内外的知名教授参与教学。所有的教师都应掌握分子生物学研究前沿和系统理论,保证授课质量。

六、课程内容

基于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快速发展趋势,本课程将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介绍。

1.历久弥新的中心法则

以遗传信息的复制、转录、调控、蛋白质翻译和修饰为主线,以既有知识体系为纲领,结合基因与基因组新概念、DNA损伤与修复、非编码RNA功能、基因表观遗传学修饰等最新研究进展,解读遗传信息的中心法则。

2.日新月异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本部分主要讲授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新基因功能的研究策略、生物大数据的挖掘和功能分析,遗传修饰小鼠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等内容,使研究生能切实利用这些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课题实践中提高研究水平,特别是能够掌握基因修饰小鼠模型的合理使用,进行疾病表型和功能分析。

3.组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与基因功能研究

面对快速发展的分子组学技术,研究生在本部分重点学习药物基因组学、肿瘤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在疾病研究中的应用,理解这些组学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合理利用组学技术的时机和潜力。

4.细胞分子信号转导与疾病

分子生物学的精髓是在分子水平诠释生命的本质,通过讲授细胞信号转导与蛋白质分子作用网络、细胞内物质转运的分子调控、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博弈、细胞分化的调控机制等内容,使研究生深入认识分子医学研究的内涵。

5.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

结合分子生物学的临床应用意义,本部分重点介绍基因分型与致病基因、基因诊断、基因治疗、肿瘤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内容,使研究生充分认识分子生物学的临床转化意义。

七、考核要求

课程考核结合平时课程成绩和考试成绩,其中综述报告占40%,开卷考试占60%。

八、编写成员名单

张健(空军军医大学)、药立波(空军军医大学)、杨安钢(空军军医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