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研究生教育结构优化问题研究
来源 / 中国高教研究
摘要:通过对13所医学院校研究生教育结构的深度访谈资料分析发现:在层次结构方面,医学院校对扩大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的诉求强烈;在专业结构方面,医学院校学位类型亟待健全,专业类型构成比例需要调整;在区域结构方面,中西部地区的学位构成情况有待完善。结合健康中国战略和医教协同等国家政策背景,提出可借鉴的经验成果,并从政府、学校、医院以及社会组织四个方面提出改革医学研究生教育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医学院校;医学研究生教育;层次结构;专业结构;区域结构
作者:李晨曦 罗希 刘璐 贾金忠 / 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医学部分院
医学研究生教育承担着培养高层次医药卫生人才的重要使命,是提升社会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关键影响因素,也是深入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共筑全民健康,决胜全面小康的基础工程。2017 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出台,明确了我国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围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优化人才结构、加强医教协同管理、完善激励政策这四个方面提出了14项改革任务[1],其中,对结构优化这一现存的深层次问题做出了重要回应。
为满足国家造就一支数量规模适宜、素质能力优良、结构分布合理的医药卫生人才队伍的目标[2],医学研究生教育要坚持“服务需求,提高质量”的主线,着力于优化供给、适应需求、健全动态调节机制[3],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调整区域布局结构,推动医学研究生教育步入发展新阶段。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优化结构是医学研究生教育“质量时代”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结构是系统组成要素的联系方式和相互作用形式相对稳定的形态。研究生教育结构可以定义为:组成研究生教育总体的各部分的比例关系及组合方式,主要包括层次结构、专业结构、区域结构等内容[4]。本研究基于对国内13所医学院校研究生教育结构进行深度访谈的资料分析,从层次结构(硕士、博士)、专业结构(学位类型、专业类型)以及区域结构(东部、中西部)等方面开展研究,以期实现一定的结构优化。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我国医学研究生教育基本情况。我国目前设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中医学等9个医学类国家一级学科。从2017年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来看,医学学位点集中在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学位构成不够完整,学科实力有待增强[5]。从医学学科专业构成情况来看,临床医学专业占比最大。以2015年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情况为例,学术学位中近一半的比例为临床医学专业,专业学位中超过 85%的比例为临床医学专业,因此,应统筹各类医学人才需求,加强口腔医学、护理学、公共卫生、心理健康等紧缺人才培养,推动医学研究生教育专业架构进一步优化[6]。医学研究生招生规模总体趋势稳步扩大,从2010年的55739人增长至2015年的76614人,增长比例约为37.5%。其中,相比较于2010 年,2015 年的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减少3098人(降低10.03%),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21892人(增长1.27倍),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的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分别增长22.07%和62.66%。(见表1)由此可见,医学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从整体上遵循了“服务需求、提高质量”的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的主线,适当调整教育结构,扩大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规模,满足社会对医学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具体来说,层次结构方面,相较于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数量占比更大且增长比例更高,这主要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有关。区域结构方面,东部地区的医学研究生招生数量远大于中西部地区。尤其是在博士招生规模方面,东部地区招生规模是中西部地区的2.2倍。
本研究的样本选取。本研究采用配额抽样的方法,以地域分布为主,参考学校情况、学科分布、专业构成、招生规模等情况,选取11个省、市、自治区的13所医学院校作为研究样本,具体包括:锦州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厦门大学医学院、南京医科大学、大连医科大学、滨州医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昆明医科大学、大理医学院、重庆医科大学、新疆医科大学以及广西医科大学。样本院校相关信息见表 2。
(二)研究方法
方法选取及访谈提纲设计。本研究采用半结构、一对一的方式,深度访谈主管研究生教育工作的研究生院(部、处)领导或学校领导①,获取该校医学研究生教育结构相关信息。访谈提纲见表 3。
资料整理与统计结果。经受访对象同意,对访谈过程录音并进行文字整理,按照访谈提纲的框架,对文字材料进行分类,以子项目为单位,对受访对象的主要观点进行关键词提取,并对各关键词的频数及比例进行统计。文本分析结果如表 4 所示。
二、构研究中发现的问题
从受访院校医学研究生教育整体结构情况来看,仅有近三成受访对象认为本校的医学研究生教育结构较为合理,访谈所反映的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层次结构方面,扩大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诉求强烈。在对本校医学研究生层次结构的评价中,受访对象多认为本校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适宜,但博士研究生招收较少,导致本院校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构成比例不科学,影响了学校医学研究生教育的长远发展。以I学校为例,其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在1000人左右,但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只有约70人,而与该校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相当的C学校、L学校,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分别是其2倍和4倍。正如该校受访对象所说,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太少是制约该校医学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一个瓶颈。
专业结构方面,学位类型亟待健全,专业类型构成比例需要调整。
第一,部分受访院校学位类型结构失衡。为进一步优化研究生教育结构,我国提出了到2020年实现以学术型人才培养为主转变为学术和应用型人才并重的目标[7],相应地,各高校也应主动调整本校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规模。以C学校为例,其博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在受访院校中居于前列,但主要集中在学术学位,与国家整体医学研究生教育改革方向不符,因此,该校正在有计划地调整博士学位类型构成比例,逐步向专业学位博士倾斜。
第二,医学门类专业学位类型设置较少,无法满足社会需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身心健康的关注度持续增强,进而提高了对高级应用型公共卫生人才和高级应用型药学人才的需求。但是,我国目前仅设置了公共卫生和药学专业学位硕士,无法培养这两个方向的专业学位博士人才。在访谈中,近三成的受访对象提出本校有设立药学、公共卫生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的需求,其他受访对象认为从社会需求角度来看,国家设立药学、公共卫生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具有必要性。
第三,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所占比例过大,需要进一步完善医学学科体系建设。无论是全国数据还是受访院校的具体情况,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所占比例均为最高。随着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健康模式由疾病治疗向注重预防转变,这使国内医学发展的重要目标也转变为维持和促进健康、提高生存质量[8]。因此,加大医学技术、口腔医学、护理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以及中医药学等领域的人才培养,才能进一步满足社会对各类高层次医学人才的需求。
区域结构方面,中西部地区医学院校研究生教育的学位构成情况有待完善。全国医学学位授权点分布集中在东部地区及中西部地区少数省份医学院校,成为制约中西部地区医学院校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此问题在访谈过程中得到进一步印证,受访对象中中西部地区医学院校对扩大招生规模、增加学位授权点的需求更为强烈。
三、问题产生的原因和样本院校解决办法
通过深度访谈发现,绝大多数受访院校在医学研究生教育的层次结构、专业结构以及区域结构等方面存在若干问题。以此为基础,需要进一步探讨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总结受访院校在解决此类问题时所积累的相关经验。
医学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机制亟待健全。近年来,医学研究生的整体规模在不断扩大,但是从社会需求方面来看,医药卫生相关岗位间的供求关系差异较大。如: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医学学术学位硕士的需求量相对下降,而对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的需求量不断上升,岗位结构持续变化。然而,由于医学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机制的不完善,计划经济色彩浓厚,缺乏顶层设计和整体的长远规划,导致医学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的相对滞后性,无法对岗位需求结构变化做出及时有效的应对。由此可知,面对当前医学研究生教育结构动态调整机制有待完善的现状,客观上需要作为医学研究生教育主体的院校发挥主动性,加强与政府、医院以及社会中介组织之间的联系,为优化本校医学研究生教育结构明确调整方向、争取政策支持以及夯实资源基础。
在解决现存的医学研究生教育结构问题的过程中,医学院校要积极与政府部门沟通,把握发展机遇期,充分发挥院校自主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调整学位类型结构。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医学院校,更要充分利用地区支援的相关政策,完善学位构成情况,实现区域结构优化。只有保证医学研究生教育结构的内部适应性和外部协调性,方能持续性地输送拥有岗位胜任能力、符合时代需要的高层次医药卫生人才[9]。
以B学校为例,在充分认识教育结构与社会需求存在不匹配问题的基础上,该校能够发挥本校自主权,充分利用本校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比较优势,推进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增加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数量的同时扩充专业学位的类型。与此同时,该校也加强了学校医学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增强科研实力和导师队伍建设,着力提升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能力。
学位授权审核制度需要进一步调整。学位授权审核制度是国家研究生教育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管理模式上,该制度实行中央集权为主、有限放权为辅,这样可以有效地保证学位授权审核标准的严格执行以及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工作,但不利于学校自主权的发挥以及市场调节手段的运用[10]。近年来,虽然学位授权审核制度也在进行管理重心下移、权力下放的探索,但面对“一放就乱”的风险,改革步伐缓慢。对于医学领域来说,承担人才培养任务的医学院校与社会联系较为密切,可以及时获取人才需求情况,但在没有获得学位授权的情况下,却无法启动相关工作,于是便出现了诸如公共卫生专业学位博士、药学专业学位博士以及医学技术专业学位硕士等医学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奇缺的情况。
审核标准上,学位授权审核资质要求方面条件过高,且过分强调学术标准,忽视了研究生教育对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潜在的促进和带动作用[11]。尤其对于中西部地区的地方医学院校来说,标准单一化且要求条件严格,使其学位构成不完整,进一步加剧了区域结构不合理,无论对中西部地区的医学院校还是对该地区经济的长远发展均具有不利影响。
基于医学研究生教育结构的基本现状,医学院校需要结合本校实际,积极探索缓解研究生教育结构问题的方法,减弱因结构不合理给学校发展与人才培养带来的不利影响。在访谈过程中,A学校在面对专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时,采取了与其他医学院校合作培养人才,实现优势互补的办法。该校与拥有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能力、实践基地条件符合要求,但研究生招生规模较小的医学院校进行合作,将一部分专业学位研究生分配到合作院校,接受专业导师的科研和临床指导。在管理模式上,A学校负责教授公共课程、管理培养过程和论文质量审核等主要内容;合作院校负责协助管理。除此之外,A学校校还与拥有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能力、科研实力与师资力量较强的院校合作,选派本校学术学位研究生前往合作院校培养。一方面利用了合作院校强大的科研实力和丰富的人才培养经验,提升了本校学术学位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另一方面也缓解了合作院校科研人员短缺的问题,实现了双赢。
区域间医学研究生教育资源、教育水平差距较大。我国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促使医学教育资源不断向东部地区聚集,从而导致医学研究生教育的地区差异明显。无论是学科布局还是学位授权点分布,均显现出区域结构不合理,而这种结构上的不合理问题会进一步加剧区域间的发展程度差距,形成马太效应。
为了打破这种局面,提升中西部地区医学研究生教育发展水平迫在眉睫。因此,自2001年起,国家实施了一系列的地区支援政策。在受访院校中,有5所高校接受了其他学校或地区的支援,有2所高校实施了支援其他学校/地区的项目活动, 这7所高校均表示地区支援取得良好效果。其余6所高校虽然没有地区支援项目,但明确表示希望参与到地区支援项目之中,通过加强校际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实现共同成长和进步。由此可知,对中西部地区的对口支援工作应更加全面深入地推进,依托政策倾斜,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从而缓解我国医学研究生教育区域结构分布不合理、区域间医学研究生教育水平差异较大的问题,逐步实现医学研究生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
对于中西部地区的医学院校来说,应充分把握国家的对口支援政策,积极推动本校医学研究生教育发展。在受访院校中,有的学校通过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帮助中西部地区培养医学人才,引导、帮助毕业生成为当地医学院校的学科带头人,促进了中西部地区医学教育和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有的学校与其他医学院校在医学研究生培养方面进行合作,合理利用教育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实现双赢。还有学校与上海、北京、南京等地高校签订了对口帮扶协议,通过加强交流,在培养理念和教育方法上有了较大的提高。
四、优化医学研究生教育结构的几点建议
在深化医教协同、推进“双一流”建设的过程中,我国医学教育的发展迎来了良好机遇。科学合理的医学研究生教育结构有助于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促进教育可持续性发展,不断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层次、高质量的医药卫生人才,充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需要政府、学校、医院以及社会组织等相关主体间的通力合作。
在深化医教协同、推进“双一流”建设的过程中,我国医学教育的发展迎来了良好机遇。科学合理的医学研究生教育结构有助于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促进教育可持续性发展,不断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层次、高质量的医药卫生人才,充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需要政府、学校、医院以及社会组织等相关主体间的通力合作。
第一,坚持政府引导,采取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我国教育主管部门长期以来对研究生教育结构进行统一的行政管理和直接干预[12],抑制了相关主体的作用发挥,使结构调整与社会需求无法密切衔接。为了实现医学研究生教育结构的动态调整,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顶层设计,不断完善制度,持续优化结构,实现简政放权,激发地方政府、学校、医院以及社会组织的参与积极性。
第二,以学校为主体,遵循教育规律,提升治理能力。在向市场不断输送人才的过程中,学校自身比政府更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取社会需求。坚持学校的主体地位,有助于推动医学研究生教育结构的合理优化。学校应充分把握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改革机遇,提升现代医学研究生教育治理能力,构建人才培养内部质量保障机制,加强学校内部医学研究生教育结构优化能力。
第三,发挥医院优势,深化医教协同,实现合作共赢。作为向社会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机构,医院能够准确了解患者的诉求,及时掌握岗位需求的变化,可以为医学研究生教育结构的方向调整提供信息。与此同时,医院作为教学实践基地,承担着研究生临床实践以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方面的职能。在深化医教协同,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应强化学校与医院的联系与合作,明确医院人才培养的使命与职能,将其部分职能纳入医学院校的整体规划中进行统筹。在此过程中,还应该不断强化医院在教学和临床实践等方面的积极性,激发医院在协同育人方面的主动性,实现教学基地的均质化建设,为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规模,增设社会急需的专业学位类别奠定基础。
第四,依托社会组织,参与监督评价,加强沟通交流。吸纳社会组织优化医学研究生教育结构,有助于完善动态调整机制,是我国医学研究生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社会组织作为独立的第三方,既可以承接政府的职能转移,也能够参与对学校自主权的监督和对教育质量的评价,为政府提供有效的信息反馈和政策建议。另一方面,通过组织行业内专家开展调查研究,搭建校际间沟通交流的平台,不仅可以聚焦学校诉求,合力发声,而且可以打破学校间壁垒,在密切联系的过程中共享资源,共同发展。由此,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政府与学校之间的衔接作用,可以有效推动我国医学研究生教育结构动态调整机制的构建与完善。
注:本研究顺利开展得到了受访医学院校主管医学研究生教育工作领导的支持,得到了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段丽萍教授的指导与支持,在此致以诚挚感谢!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63号[EB/OL].(2017-7-11)[2018-3-1]
[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63号[EB/OL].(2017-7-11)[2018-3-1]
[2] 卫生部.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 年)[EB/OL](2011-4-28)[2018-3-1]
[3] 刘延东副总理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上的讲话[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6(3).
[4] 薛天祥.研究生教育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80-84.
[5] 全国第四轮学科高校评估结果[EB/OL][2018.3.1]
[6]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年度报告2016[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62-67.
[7] 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EB/OL].(2010-7-29)[2018-3-1]
[8] 胡蓉.关于医学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演变轨迹及发展趋势初探[J].中国高教研究,2008(4).
[9] 高桂娟.对我国研究生教育结构优化的分析与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1).
[10] 胡莹.关于我国研究生学位授权审核制度的再思考[J]. 研究生教育研究,2015(1).
[11] 陈洪捷,沈文钦,高耀,等.学位授权审核机制改革与我国研究生教育治理路径的调整[J].教育研究,2016(1).
[12] 袁本涛,孙健.治理视域下我国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问题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1(11).